核电工地上的“创新痴”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核电工地上的“创新痴”

发布时间:2019-07-22 08:40:30 来源:江苏工人报数字报

本报记者 王槐艾

在今年表彰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中核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红沿河核电项目部技术人员张科青绝对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因为这位“70后”核电技术大咖,已经是头发几乎掉光,用职工们的话说,张总的头发与创新成果成反比,过度的痴迷创新成就了他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一级建造师、核电工程标准化首席专家等技术头衔,也使得他成为核电工地“最亮的一颗星”。

打破延续20多年的工艺

2008年2月,张科青被调往红沿河核电建设现场任总工程师,施工一线再次点燃了他的创新激情。

“如果能在核岛钢衬里采用自动焊,焊工的劳动强度会大大降低,工效会有质的提升,工期也会缩短。”看到现场的钢衬里焊接作业,张科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作为核质保I级、核安全II级的重要承压设备,几十年来都是手工焊接,想在施工工艺上做文章,难度可想而知。这时候,或质疑、或敬佩,种种复杂的目光接踵而来。

外界的议论并没有打乱张科青的阵脚。引进设备,反复试验,结果验证,一晃就是快两年,白加黑,五加二,无数次尝试、失败、再尝试,对张科青来说就是常态。

又一个不眠夜过去后,双眼熬得通红、疲态微显的张科青从实验室走出来。微颤的双手和上扬的嘴角,同事们知道,这事成了!

张科青和他的团队开发的钢衬里自动焊工艺打破了延续20多年的传统手工焊接工艺,凭借着稳定的高质量、高效率,收到行业内广泛认可并被大力推广。目前国内所有核电钢结构焊接施工均已采用自动焊工艺。

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张科青深谙“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多数时间都奔波在施工一线。解决了核岛钢衬里自动焊工艺后,张科青把目光瞄准了核电站不锈钢水池覆面板安装的自动焊工艺。

他又开始没日没夜跑车间、做试验。有人不解,“你都是技术总工了,还折腾这些干嘛,不嫌累啊!”

张科青淡淡一笑,“我们搞技术的不累,累得就是工人了。1000多米长焊缝,全都手工焊接,你不知道焊工摇一天焊枪下来那滋味儿……”一向好脾气的张科青也有自己的执着。

带垫板焊接,X射线底片上总是有黑线。通过反复试验,张科青发现,组对间隙是主要“元凶”。为了确定出现“黑线”的临界值,找到最佳组对间隙,张科青每次都是自己动手打磨试块,用卡尺测量,反复校验数据,工艺中的每一个参数无一不是经过了反复试验摸索出的最佳数值。

一年后,张科青带领技术人员创新性地开发出核电站不锈钢覆面板安装自动焊工艺,大大提高了安装质量和效率,实现了焊接过程的可追溯性,减小焊接变形,同时缓解了核电大发展对高技能焊工的高度依赖。又一项工艺改进在他的带领下顺利得到专家评审并推广应用。

创新成果与头发的奇妙呼应

“科青啊,怎么头发越来越少了啊?‘聪明绝顶’可不是这么验证的呦!”一位领导来单位调研,老远看到张科青在埋头分析处理试验数据,不由得打趣。

这位头发渐稀、性情随和的总工,从毕业刚入行核电建设的青涩懵懂到成为焊接技术专家,在华美蜕变的背后正是源自永远不安于现状、敢于突破创新的勇气。

几年来,张科青在核电施工科研领域的成果越来越多,他主持开发的《核电站钢衬里壁板安装自动焊施工工法》获得国家级施工工法,并有4项工法获得省级工法,发表焊接专业技术论文4篇,主持完成了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钢衬里筒体壁板安装自动焊工艺研究》。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CAP1400核电站SC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在材料、装备、工艺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列重大突破。钢衬里壁板自动焊工艺获得中施协科技成果一等奖,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钢衬里施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这几年他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期间,张科青参与了核电材料的国产化转换,实现了我国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钢衬里材料、不锈钢材料、设备人员闸门等关键核级材料与设备首次国产化,解决了国外进口周期长、成本高等关键问题,直接节约工程成本400万/机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好创新引路人

2014年开始,张科青先后任项目党委书记、项目经理。作为团队管理者和技术带头人,他推动工程顺利的同时,时刻关注青年员工的成长。

在项目科研和工程施工过程中,他始终发挥引领作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人,现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涵盖20至50年龄段的核岛土建建造技术人才梯队,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外出培训及交流的机会,拓展视野、更新知识,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人才梯队中已有2人分别被聘任为公司技术专家和主任专员,2人被聘任为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理事,5人被聘任为公司高级工程师。

在张科青的带领下,红沿河核电站二期工程正顺利推进,两座核岛已高高耸立在辽东湾畔,工程建设实现了国际标杆评估质量、安全标准化双8级,创造了全球国际标杆评估以来最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