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典】 “三言”:“曲终奏雅,归于厚俗”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读典】 “三言”:“曲终奏雅,归于厚俗”

发布时间:2019-08-19 16:41:21

明天启七年(1627),《醒世恒言》刊刻完成,至此,冯梦龙有计划的编撰出版全部完成,“三言”系统亮相。署名“可一居士”的《醒世恒言叙》称“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劝喻世人,警诫世人,唤醒世人,“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能够记载时事、有益教化、传之不衰。在一定程度上,“三言”确如其实。

明中后期,工商业空前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封建社会的许多传统观念在这种背景下受到冲击,冯梦龙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在故事中展现出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花魁娘子放弃权贵,选择忠厚老实的市井卖油郎秦重,“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下自主婚姻观念的萌生。又如《施润泽滩阙遇友》,施氏夫妻二人以蚕桑为业,从只有一张绸机“尽勾日用”的温饱之家,变成“大有利息,渐渐活动”的小富之家,再发展到有三四十张绸机“数千金家事”的大富之家,明中期吴江盛泽丝织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奋发昭然可见。而《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以四方商贾往来不息的景德镇为背景,因着一文钱,引发邻里纷争,连环相转,断送十三条性命,金钱为尚,利欲熏心,“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传统伦理观已然不再。

在艺术特色上,《醒世恒言》的人物形象塑造十分成功,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不务装点,而情态反如画”。《卢太学诗酒傲公侯》中,汪知县在卢楠醉时入其花园游览,卢楠醒后得知,忙叫人挑水将路径打扫干净,认为“被这俗物直至此间,践污了地上”。只此一幕,便使卢楠“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的清高傲世跃然纸上。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树立妙玉高洁成癖的形象时,亦以此为径。在结构安排上,故事往往有暗线相连,又为了适应复杂的情节,常采用双线叙事法,即所谓“话分两头”。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面写秦重的市井生计发展,一面写莘瑶琴的烟花场中遭遇,一段故事有奇有巧,有转有合,既满足读者的猎奇之心,又不显牵强。在语言方面,本书深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口语明白如话,通俗生动,丰富有趣。如《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苏东坡与小妹的互相嘲戏之语,“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言额颅凸,“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笑下颏长,化雅为俗,妙语连珠,令人拍案。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道:“(墨憨斋)所纂《喻世》《醒世》《警世》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心,洞心駴目,而曲终奏雅,归于厚俗。”其对“三言”艺术价值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冯梦龙在整理编写的过程中,的确推动了较之话本小说更驯雅的拟话本的产生,这种贡献非一般小说家能比。之后凌濛初作“二拍”、梦觉道人作《幻影》、金木散人作《鼓掌绝尘》,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来临,足见冯梦龙与“三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岳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