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职工风采 李戈:技能报国不负芳华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一线职工风采 李戈:技能报国不负芳华

发布时间:2019-10-28 07:14:15

记者 刘涛

2017年,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工艺师李戈在央视“挑战不可能”的舞台展示起重机“三连吊”绝技,令许多人记忆犹新,由衷赞叹。

惊人的成绩,由汗水和毅力浇筑而成。在舞台之下,李戈白天对三台起重机进行各种动作的反复试验,不断微调“变幅的微动性、回转的精准性、卷扬的同步性”;晚上将白天的训练动作在脑海里反复“推演”,找出问题所在,经常琢磨到深夜甚至凌晨,历经几百次试验,终于将三台起重机组合的整体微动性提高到了毫米级。

其实,这几乎是李戈惯常的工作状态,因为他所在的调试技能工艺师岗位,就是随时迎接各种复杂作业环境的挑战,不断解决新设备适应新环境提出的新问题。而战胜一个个新挑战的过程,就是李戈精益求精、积累技艺的过程。在“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中,他逐渐成长为“江苏省技术能手” “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专家”和“全国技术能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李戈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还遭遇过末位淘汰的磨砺。

“1995年,我20岁入职时选择了能够快速学到技能的起重机调试岗位,仅用半年时间,就成为同期里第一个能独立胜任调试工作的员工,这让我颇为自豪。” 李戈告诉记者,凭着年轻有干劲,他每年都是公司调试车辆最多的人,被称为“调试小老虎”,并成功竞聘技术员。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自认为技能水平已经达到相当水准。在之后的工作中,李戈几乎没有学习任何新知识新技能,养成了“吃老本”的习惯。2年后,李戈在技术员岗位被末位淘汰。

“淘汰你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李戈的父亲、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宗久告诫儿子,技能舞台的规则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戈痛定思痛,参加末位淘汰培训班,回到最初的调试岗位,紧跟调试一线,重新出发,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和企业的各种培训,从普通的调试工开始,迈着沉着的脚步,攀登技艺的高峰。

“China no goog.”听到这句蹩脚的英语,李戈深感屈辱。当时,他在为国外用户提供售后服务,语言不通、缺少团队支持,给设备维修带来较大的困难,没能在及时处置好这次电气故障。“看到用户不信任的眼神,感觉特别憋屈、丢人。”当时,李戈还处在技能上升期,且偏向液压方向,在电器方面存在技术短板。知耻而后勇,李戈从此展开对起重机械各方面知识的密集学习,主动请缨,承担超大吨位起重机“首装首吊”市场服务任务,在草原上、在大山里,在各种艰苦复杂的作业环境中锤炼技艺、日上竿头,在一次次艰辛的摸索、一遍遍讨论验证中逐渐形成适应各种作业环境的装调服务标准和制度。

随着徐工重型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李戈及其团队的装调服务也更多、更广泛地走出国门。“用我们的技能,使产品性能完美地呈现在世界重型机械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技无止境,李戈作为省级“大师工作室”领班人,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团队潜心探索起重机装调疑难问题,成功研发出“起重机磁性杂质过滤装置”,使控制阀因异物卡滞导致故障的发生率降为零;首创“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起重机幅度测量装置”,将幅度测量的精度提升至2厘米;推广新材料应用,变更50-80吨起重机伸臂筒体装配方法,实现起重机伸臂返修率降半;指导完成《超大吨位起重机产品液压油浮化问题反馈率》QC项目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荣获国家专利3项,先后为企业节约成本约600万元。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李戈又为培育新人发光发热,把自己多年来钻研、摸索的技艺以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了包含数十种产品原理的课件300多课时,详细讲授产品原理、十余种阀体拆解及多种故障排查方法;开发了6个“上车事故库”和2个“整车事故库”,明晰了百余种工序标准,为公司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