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昕:巧手绘就“立体画”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丁昕:巧手绘就“立体画”

发布时间:2019-11-25 10:03:30

丁昕在剪扎盆景

通讯员 徐多庆 郜粉定 金典 记者 王槐艾

人们常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古城扬州,就有这么一位年轻的扬派盆景制作非遗传承人,她多次斩获省市盆景制作大赛第一名,今年9月又在全国首届盆景制作职业技艺比武中,获得了唯一一个特等奖。她就是扬州市江都蓓蕾盆景园盆景女大师丁昕。

因父入行

与盆景结不解之缘

今年33岁的丁昕生活在一个“盆景世家”,父亲及其外公、娘舅、弟弟都是扬派盆景艺人,而她却从小喜欢画画,一直想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在父亲的一贯主张下,最后她还是报考了园艺(栽培)专业,2008年毕业后放弃了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跟随扬派盆景非遗传承人——自己的父亲丁春桥学习盆景技艺。

“我最初没想把制作盆景当作终身职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混了大半年。”丁昕回忆起自己的从业之路,“直到2008年底,我爸拉着我长长地聊了一整夜。”这天晚上,丁春桥告诉女儿丁昕,为了纪念她的降生,特地制作了一盆黄杨,20多年来精扎细剪,当丁昕出落得亭亭玉立时,这盆名为《巧云出岫》的黄杨也一举摘得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金奖。丁昕这才明白父亲的一片苦心,也感叹自己从一出生就和盆景有缘分,于是下决心认真学习盆景制作。

2010年,丁昕出嫁时,丁春桥将《巧云出岫》作为嫁妆赠与爱女。而2012年丁昕为了纪念自己儿子的出生,将自己与丈夫的定情之物——黄杨“连理枝”盆景,通过开坯、扳扎、修剪、装盆,起名为《江畔春晓》,把对孩子的爱融入盆景中,盆景的生命又以血脉的方式得以传承。

潜心钻研

盆景精品佳作迭出

自从沉下心锤炼盆景制作技术后,丁昕对盆景苗坯的生长、修剪、扳扎及其花盆的应用,都会花功夫去构思、勾画草图。“盆景制作,就是考究石头、植物造型技法,要做到心中有谱、手头有数,我的优势就是擅长绘画,有空间思维能力,常常拿到素材就清楚之后的造型方向。”丁昕告诉记者,盆景制作的周期性长,几个月树枝才会有一点变化,须同时把数百盆盆景的差异和变化牢记于心。

丁昕从2008年开始细化、剪扎的刺柏作品《迎客》,于2010年获江苏省盆景展铜奖,这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得到业界的认可。丁昕感悟道,“制作盆景和人生一样,是一个不断做加法更要做减法的过程。”有时将杂念一一剔除,灵感自然会找上门来。她还总结出《瓜子黄杨出口盆景的无土栽培技术基质配方研究》及《不同基质配方对瓜子黄杨植株营养元素累积的影响》,发表论文于《中国园林艺术文摘》。

随着技艺不断提升,丁昕的创作渐入佳境,今年2月,在全国首届女盆景师作品展中,丁昕选送的3件作品,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并与其他19名女盆景师一起作现场制作表演。她以几株黄杨小树为素材,现场原创出一盆扬派水旱盆景,且诗意地命名为《风拂春梢竞吐翠》,受到盆景专家、大师及现场观众的交口称赞。因此,丁昕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吸纳为全国盆景协会女盆景师,并出席了全国首届女盆景师委员会成立大会。今年9月,丁昕又在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暨全国首届盆景制作职业技艺比武中,获得了唯一一个特等奖。

致力创新

非遗碰撞“互联网+”

自丁昕2017年被推选为江都区政协委员以来,她多次提案发展扬派盆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她受聘于扬州市江都区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普及盆景知识和培养盆景制作的动手能力,努力传承和发扬扬派盆景(非遗)技艺。

丁昕告诉记者,“传统的扬派盆景是用棕丝精扎,而想要熟练地运用棕丝扳扎定型,做到 ‘平如水,薄如纸,一寸三弯’,至少要练一年的基本功。”目前,她在保留扬派盆景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换用铝丝扳扎,风格也融合盆景各流派所长,做到灵动而不刻板,且效率大大提高。她创新的盆景裁培新技法,还拥有了国家《出口盆景的基质栽培盆》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丁昕不仅在盆景制作上有所创新,还与江苏省中科院顾永华老师共同编写完成了《图解盆景制作与养护》及《精巧盆景动动手》书籍,把自己的独特技艺加以传承。同时,抓住“互联网+”的机会,成功把作品放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展示和销售,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得到了相当的收益。“网络上对盆景感兴趣的人不少,除了销售小微型盆景,还可以售卖盆景的原材料。”丁昕对“电商+盆景”的销售模式充满了信心。

最近,让丁昕高兴的是,常发布剪扎盆景视频的抖音粉丝已经突破2万人了,她在推广扬派盆景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