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往事 ——为20岁的新澳门而作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澳门往事 ——为20岁的新澳门而作

发布时间:2019-12-20 08:16:36

姚 晨

原来你一直在心里,只是我常常装作不在意!

铅华洗尽,一切归于平常,然而那段不凡岁月里,迎接游子归来所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以及无数个曾经感动过自己的凡人琐事,就像回归时每一朵绚烂的烟花,永远地定格在了记忆中。

站在珠海拱北海关与澳门关闸的中间地带,前来接我的同事说,“你对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澳门,身后是社会主义祖国。”我激动不已,也很有使命感。来澳门常驻,1999年1月17日是第一天。5年后离任的时候,这里已经矗立起宏伟的口岸大楼。

宿舍安排在贾伯乐提督街的丰盈大厦,楼下是两家棺材店和早期葡萄牙人的西洋坟场,坟场的墓碑和绿植非常漂亮,却仍让人感觉晦气。很长时间以后才了解,这叫“官”“财”相聚,是极佳的风水宝地。甫进宿舍,三室一厅让人颇感孤独,这时门铃响了,来了几位早我来澳工作的省里干部,家长里短、嘘寒问暖,至今感激他们当日的举动,温暖又贴心。

进澳门一月不足,忽闻发小在南京车祸离世。下班路上,想到离开南京时他有力的拥抱,说“顺风顺水,衣锦还乡”,突然间就理解了什么叫出离悲伤,悄悄躲进佳思栏花园葡国兵营的背后痛哭了很久,然后跳上25路巴士直接回到珠海,找了间街角小店自斟自酌,为他送行。有一道菜是他喜欢的焗鳝段,喝着他喜欢的“小二”。

宿舍楼下有间蛋挞店,是澳门最富盛名的。经常去买些小点心作为夜宵,这家的红豆沙面包和豆奶曾经是我大半年的早餐。这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后来两人闹离婚,就分别出现了安特鲁蛋挞和马家烈蛋挞两家店。几年后,在南京师范大学东门意外发现,安特鲁蛋挞竟然进入了肯德基,怅然若失。

回归前宿舍搬到了新口岸的新华邨。我喜欢去附近的糖水店喝凉茶,便宜的2元,最贵的不过20多元,咽炎头痛拉肚子,只需喝上两三杯就见好。非常遗憾,回南京再也找不到有滋有味的广东凉茶。不远处的宝芝林快餐店,半夜会去点个煲仔饭,腊味、烧肉、鸡排,配上几根广东菜心,人间佳馔。夜食的坏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澳门是博物馆城之都。澳门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大赛车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大致有20多座。无论展程设计,还是展品布置都异常精美,我花了半年把它们看遍。现在想来,还是喜欢土地暨住宅博物馆,可能因为在那里曾经留了一张特别帅的照片。也正是在澳门才知道,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是周一闭馆。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女士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每年国庆时,澳门的氛围和居民的热情一直比内地要浓。总有人会问,同是欧洲人管治,为什么港人和澳人的爱国心相差这么大。很简单,港英当局以华治华,用港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推行殖民教育和精英管理,延续到回归后,人心难归。而澳葡政府顽固坚持以夷治华,长久以来,固化了葡国人和当地华人的对立和冲突。土生葡人是澳门特权阶层,社会地位较高,他们在葡萄牙已难寻根,所希望的就是巩固和维持既有的一切,因此,总体来说澳门人更认同祖国。

山水相依的地方很多,但若论到风情,怕是少有能和澳门半岛相媲美。议事亭前地双色碎石铺成的波浪路很有南欧风格;玫瑰大教堂前喝个下午茶,看看小孩与狗,很异国;洋观音附近是喝夜啤酒的好地方,海风、蓝调、建筑,很文艺;东望洋山,黄白相间的灯塔一看就是舶来之物,圣母雪地殿教堂和西式炮台隐落山间,眺目望去是珠江入海处的寥廓江天,气势非凡。

后过渡期的宣传任务挺重,一方面全国各地迎回归的报道组如过江之鲫,常常一人同时应对三四组采访队伍。在陪同中央电视台“澳门岁月”摄制组时,我认识了小姑娘容韵琳,并且很认真地教过她学习普通话;另一方面是向全国人民推介澳门,所谓“澳门宣传周”。依稀记得参与去过浙江、海南、陕西、湖南、广西等近十场活动,认识了很多人,当然渐行渐远的多。带队去黄山时,因为澳门新闻界负责人多为长者,我总是垫后照应,但凡遇到景点,又总会被催着趋前拍照。累坏了,从此再不愿上黄山。

澳门文化人特别淳朴特别儒雅。当年澳门日报社长李成俊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是东江纵队老游击队员。每次去报社,老爷子总会站在办公室门口迎候。而时任总编辑李鹏翥也是年届古稀,我至今保留着他给我的一张便条,落款是“专此布达,敬希垂注。弟 鹏翥上”。二位老先生已先后作古,每每忆起依旧感动唏嘘。

澳门报人各有性格。华侨报总编辑梁智生是个腼腆而内热的人,文质彬彬,颇具“腹有读书气自华”的味道,每赴内地采访,都会从包中取出一份小礼品,或是一瓶香水或是一盒巧克力,默默地呈送在被采访者面前,让人暖到心底。大众报是抗战时期即创办的爱国报纸,社长黄宇广也是我朋友,为人豪爽。而正报社长龚树根,堪称是德艺双馨的老先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但报纸特色鲜明,自己还悬壶济世,乐善好施,其拳拳爱国心和浓浓赤子情一直为澳门社会所称道。

葡萄酒在澳门很平民,几十块钱就能尝到拥有的品质。但要遇到高档红酒亦不是难事,有幸在一次澳门人酒席中见过号称近20万元一支的红酒,不懂得鉴赏,入口甚感糟蹋。澳门日报总编辑陆波是位品酒大师,曾去其家中作客,除满壁酒柜,还拥有私人酒窖。10年前,他曾送我酒鉴集子《邀月》,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意。可惜几次搬迁,书已经不见踪影,甚憾。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文化中心,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此举行。长久期盼终成现实,漂泊澳门终启归航。眼前国旗升起,耳畔国歌响彻,早已是泪流满面。我体会到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的情感,庆幸自己见证了伟大祖国的伟大盛事,这盛事中有我的努力和付出,无上荣光。

澳门回归庆典总共33项重大活动,当时国务院新闻办六局田进局长和郭为民副局长负责前方新闻指挥。记忆中,我一共参与了其中17项活动的新闻策划和安排,并作为中方新闻官参加了其中7项的现场新闻管理,包括江泽民同志抵澳、特区政府成立等等。那段日子,单位发了许多西洋参片,回归当日,这些补品大约只顶用了40多个小时,最终还是因过度疲劳睡着在办公桌前。

澳门邮票世界闻名。回归后的第一个清晨,和几位同事上街抢购尾日封和首日封。邮局人满为患,每个人都用足了自己的最大购买限额。胶水供不应求,最后所有人口水都用光了。如今,当天在一起的几位大哥大姐均已退休,颇思念他们。

2003年9月27日。那是一个特别清亮的早晨。宿舍已空空荡荡,我把杜鹃花搬到能看到望洋山的窗台上,眼前是莲花广场飘扬的五星红旗,阳光下,澳门这么美!

关门的一瞬,我在想,澳门啊,你回家了,我也该离开了……

(作者为澳门回归前夕驻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