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运理论研究要突出“三有”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工运理论研究要突出“三有”

发布时间:2020-07-06 09:16:05

陈宝泉

工运理论研究,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工会工作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要搞好工运理论研究,要突出“有理、有物、有味”。

言之有理。所谓言之有理,就是所提出的思想、阐述的观念,让人看了的确感到有新意、受启发。

一是言鲜明正确之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很明确;所表达的思想,阐明的观念,要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引,从理论与实践、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上,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能有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更不能出现观念上误导。

二是言消疑解惑之理。要善于抓住一段时期职工普遍感到比较困惑的模糊认识,及时加以回答。回答要有说服力,让人看了以后,茅塞顿开,疑问尽除,像及时雨一样解渴。

三是言新颖独到之理。不要老调重弹,更不能重复“正确的废话”,要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当前,要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出发点,力求在研究深度上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

四是言系统成套之理。工运理论研究文章和小言论在阐述观念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新经验的配套推出和逻辑集成,后者是一小点思想火花的零星单进。看一篇工运理论研究成果有无新创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能否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从而实现突破创新与创造。

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就是干货多,水分少,内容实,不空洞。有些工运理论研究文章,看上去总觉得缺少点味道,像煮稀饭、吹泡沫,毛病就出在言之无物上,原因有功力问题,也有文风问题,更多的是作风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要言之有根。也就是说,在你的工运理论研究文章中,不仅要对重点研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搞得非常明确,活生生地展示在工会人面前,使大家从中强烈地感受到该问题存在的倾向性、严重性和必须解决的紧迫性;而且在展示事实根据时,要把调查到的主要问题抓住实质地揭示出来,有面上的情况、综合的概括、突出的表现和典型的事例。

其次,分析问题要言之有据。要想对问题分析得有根有据、入情入理、让人口服心服,必须做到“三个融进”:一是要融进理性和感性的认识,把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结合起来进行辨证思考;二是要融进定性和定量的剖析。定性,主要是有条理地确定问题“质”的方面。定量,主要是通过基于事实的科学评估和各种量化数字的统计,确定问题的大小、轻重程度;三是要融进经验和教训的引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增强分析的深度和说服力。

第三,解决问题要言之有方。包括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是否扎实、有效、分量重、力度强。不能分析情况头头是道,对策措施软弱无力。要少提一些隔靴搔痒的“外围战”措施,多提一些触及实质的“攻坚战”措施;少提一些笼而统之的简单化措施,多提一些具体实在的可操作的措施;少提一些扬汤止沸的临时性措施,多提一些把握关键的根本性、长远性措施。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对当前工会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言之有味。有人说写文章如同厨师做菜,其实,写文章更象酿浓酒,有“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深长回味感。工运理论研究文章,要做到言之有味,要体现出“三味俱全”.

一是语言表达要摆脱套话有趣味。要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对象、单位等,多融进一些来自基层一线职工中的“原汁原味”的散发着清新气息的“群众语言”,就会达到别有趣味的效果。

二是思想阐述要深含寓意有回味。比如,工会经常性的思想工作一度在一些企业比较薄弱,围绕如何强化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其中有的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把企业工会思想工作薄弱的表现概括为:“瞌睡给个枕头,生病给个糖球”——格调不高;“心中没有底数,手中没有钥匙”——办法不多;“少数人忙活,多数人观望”——合力不强。

三是结构上要避免程式化有鲜味。不见得总是老一套的“三段式”,也不必总是“表现、原因、对策”的老路子,更不要陷入那些没完没了的“六要、七抓、八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