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地,苎麻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苎麻地,苎麻

发布时间:2020-10-09 10:15:44

毛文文

真没想到,一种植物会像一个朋友一样,久别邂逅,突然有拥抱一下的亢奋。

昨天我行走在田野里,在一座小山下发现一小块苎麻地,苎麻已经长到一米多高,阔叶粗杆,生命力的旺盛让我联想到它存在的原因:  它不是因为观赏性而是因为实用价值或经济价值而生存繁衍。

苎麻, 这种纤维植物,在溧水农村,石湫街道桑园蒲村是起源地,桑园蒲村的村名就含有桑麻之意,苎麻始种于明朝嘉靖年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街上有了麻纺厂,农民就开始自觉扩栽苎麻,八十年代中期苎麻发展达到顶峰,几乎家家户户有麻园。我们村每户人家有好几亩地,少的也有一亩两亩。因为那时苎麻的收入是其它经济植物的好几倍。栽种苎麻可以用其块根也可以用其籽粒,繁衍速度快得难以想象:不仅山乡有,就连石臼湖边上一些圩区内的村庄,也跟风移栽苎麻。山乡水乡都成了麻乡。八十年代末,苎麻市场一落千丈,苎麻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

“麻疯病”厉害的那几年,老百姓从早到晚都是在苎麻地里干活,清沟理墒、锄草施肥,一切围着苎麻转。收剥苎麻一年分两季,老百姓常说“头刀麻、二刀麻”。收获时是很辛苦的,现在回忆起来,都有直不起腰来的酸痛感。那时睡半夜,起三更,老人小孩齐上阵。有一年夏天,中午太阳很毒辣,村有个上了年纪的人去麻田打麻,麻田长势好密不通风,他就这样活活热死累死在麻田里,成了一棵倒伏的苎麻,悲催的苎麻。

苎麻成“香饽饽”那阵子,很多人家都依靠苎麻的收入翻建了楼房,添置了家用电器。一句话,有钱事好办。村上的小伙子娶媳妇原来有困难的,现在也有姑娘找上门了。村上的姑娘很多不愿意嫁到村外,那几年我们村有许多对新婚夫妇都是来自一个村庄的。结婚那天,不用婚车,新郎官抱着或背着新娘就直接拜天地了。许多在厂里工作的村民看看一年工钱还没有一亩麻田的收入多,就辞去工作,回村扩大苎麻的种植面积。我,就是其中之一。

苎麻价格走高时,老百姓就惜售囤货,一刀苎麻下来收获几百斤上千斤都是堆在家里,越是贵越是不卖。我家的阁楼上、墙角边堆满了苎麻,两年下来,家里就像麻纺厂的原料仓库。“麻贩子”上门收购好话讲了一稻箩,母亲仍坚持不肯卖。直到有一天苎麻价格从每公斤十八元跌到一半价格时,母亲才同意父亲喊了村上的拖拉机,送到收购站,被很挑剔的质检员定好了打折才过秤。这时,我才知道,什么叫“贱卖”。

苎麻价格一跌再跌,农民的劳动价值难以体现,和疯狂栽种苎麻的劲头一样,短短几个月,人翻机耕将苎麻“毁尸灭迹”,大片大片的麻田又变成了粮田或栽种其他经济作物。人们在经济杠杆面前都有迅速的反应,毫不留情是生活在现实之中难以规避的一种选择。

那些年,被苎麻左右的年月,我才二十岁左右,懵懵懂懂。走出村庄,翻过山冈,那片绿色的“轻纱帐”,常让我钻进去,那一身的汗水,手上腿上浸染的褐色浆液,被蚊虫叮咬的红包,都深深印在脑海里。至今,我还好像自己是一棵苎麻,在家乡的田野上随风起伏。

青翠的苎麻,朴素的苎麻,生命力极其旺盛的苎麻,无论雨水丰沛还是稀少,也无论是沃土还是瘠地,它都能顽强地生长下去。在我的印象里,苎麻是最好侍弄的植物。不过,有一天,你冷落它了,就像一段感情你不珍惜它了,它就悄无声息地离你而去,头也不回。

有一种纤维植物叫苎麻,可纯纺,也可以混纺,只是那干净棉柔的麻丝还系扣着岁月曾经摇响的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