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发布时间:2020-11-16 09:42:20

人口普查作为各国政府各个时期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真正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只有两百来年的历史。

“强国知十三数”

自有国家诞生以来,一国之内到底有多少人口,就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据《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就是说,早在大禹时期,就进行过人口调查了,后人有记载,说大禹为治水进行人口调查,当时的人口为1355万人。不过,这个数字只是后人的传说,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

从一个侧面来说,人口的多寡也是国力的象征。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口调查也被称作“国势调查”。

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就很重视人口调查,他说:“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经于水,险也。”他不但在齐国大力推动人口统计工作,还十分注重调查人口的素质,比如有专门技能的男人和女人有多少,鳏夫、寡妇、病人有多少。秦国的宰相商鞅,也十分注重人口调查工作,他下令在秦国将总人口按壮男、壮女、官吏、商人、读书人、残疾人等十三类分别统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强国知十三数”。

从世界范围来看,早在公元前4500年,巴比伦王国就举办了全国性调查,按族登记人口。在《旧约全书·出埃及记》中,也提到过两次人口清点,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491年,第二次则是由大卫王下令在公元前1017年进行的。

到了公元前六世纪,罗马“王政时代”的第六位国王塞维·图里乌正式创立了“国势调查”(census)制度。至今,西方一些国家的人口普查,仍然沿用着“census”这个拉丁文名词。不过,罗马时代的人口调查,和埃及、巴比伦等古代奴隶制国家一样,往往只计算能上阵作战的丁男,或只计算各户的纳税人,不包括奴隶、外邦人,也不包括妇女和儿童。

罗马帝国的人口普查每五年举行一次,前后历时八百年。为了财政及军事上的目的,居民人数及其财产均在查计之列。此项普查在公元前五年时,范围已扩展至当时的罗马帝国全境。

我国古代人口登记制度世界领先

人口登记制度,是中国自古以来一项十分有特色的人口管理制度。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在人口管理、人口清查等方面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最早的人口普查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代。周代设有专门的官府“司民”负责人口统计、人口普查工作。在那时婴儿出生后,首先要到基层居民组织“比”“阁”登记,还要上报到县、州等官府里备案,人口死亡后要及时申报注销户口。

秦国很重视对户口的管理和统计。据记载,商鞅有这样的说法:“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就是说全国都要把出生和死亡的人口加以统计,生的上户口,死的销户口。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称为“案比”,上至80岁老人,下到6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就是说,这个叫张贺的人出生在南阳郡武当县龙里,30岁,身高七尺二寸,肤色黑。

隋朝建立后,对户口管理也很严格,多次进行全国规模的户口大检查,并且实行“貌阅”,就是对每户的家庭成员都要当面验视,看性别、年龄是否符合,并发动检举,凡是户口不实的,不仅户主要受罚,乡长里正也要发配服苦役。所以史学家一般都认为隋朝户口统计比较接近实际。据隋朝大业五年清查,当时人口总数是4602万人。不过经考证,这只是中原地区人口,江南和边远地区还有大量人口没有统计进来。

唐朝时,因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急剧增长,最初的户口管理也很严格,但从高宗开始,管理逐渐松弛。

宋朝在赵匡胤登位之初就着手统计、普查人口。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规定:每三年普查一次人口、编造一次户籍。因人口普查在闰年进行,因而称人口普查登记的册子为“闰年图”。宋朝的人口普查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只登男、不登女。因而人口统计数字并不完整。

明朝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开始实行“户帖”制度。“户帖”是一种张贴在外,群众可见的户口清册。紧接着,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起,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州县,以户为单位进行户口登记。登载户主、人口姓名、年龄、家庭人口与户主的关系以及田宅、资产、职业等项目。在职业项目内又分为军、民、匠、灶(制盐户)四籍,自此以后,每十年对全国人口普查一次。每次普查时,填写的户口登记表共两份,一份交给民户收执,另一份上报中央政府户部。由户口登记表而汇总的户籍册,用黄纸加封,因而称这种户口册籍为“黄册”。

清朝因袭明朝的户口管理办法,建立了户口黄册制度。清世祖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下令每年要统计户、人变化情况。康熙、雍正帝先后下诏把丁税并入田赋,以后增加人口永不加赋,即所谓“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就是不收人头税了,根据田产来收税,因此导致清朝人口激增。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人口总数达1亿4341万人,这是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1亿。而据清末道光年间的统计,当时的人口已经达到4亿多人。

明、清两代都有保甲制度,调查人口。明、清的保甲,每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保”直属县衙。每户在门上悬挂户牌,标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同居亲属及迁移住所等。并按保甲系统报告生死、婚嫁和迁移等人口变动。

中国的人口登记制度在古代还逐渐传播到日本、朝鲜等近邻地区,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的特色。

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花了18个月

按照联合国对人口普查下的定义:“对一个国家或一定疆域内的所有人口进行有关人口统计的、社会的以及经济的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与出版公布的全过程。”从这个标准来说,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是由美国开始进行的。1790年,也就是美国建国后的第14年,美国开始进行人口普查。此后,每隔10年就要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一直到现在。

1790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日。当时担任国务卿的杰斐逊委派17位法官去监督第一次人口普查,他们雇用了约650名助手,或骑马或步行从北端的缅因州一直走到南方的佐治亚州,整个调查共花了18个月,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当时共有近400万人口。

美国建国后,人口增长很快,到南北战争爆发前,人口已经从1790年第一次普查的不到400万增长到1860年第七次普查的3144万,70年间增加了7倍,增长速度惊人。

在1890年的普查中,一位名叫霍勒里斯的年轻调查员发明了能根据代码孔自动整理资料的机器,大大地节省了人口普查局整理资料的时间,用机器代替人力整理资料还为日后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霍勒里斯后来成了著名的IBM公司的创始人。

调查员的入户调查中还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趣事。比如当年有一位年轻的调查员正在向一位牧师做人口调查时,一对年轻的恋人敲响了门,询问因而中断,调查员被临时当成证婚人。还有一位调查员去向一个农民做调查登记,那个农民驾驶拖拉机在耕地,耕一趟回来被问及一个问题,调查询问竟持续了5个小时。

从美国开始,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逐渐向全世界推广,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基本覆盖了全世界的人口。

中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

1928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曾经试行了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当时的内政部于1928年5月发出了在三个月内进行人口调查的指示,但没有成立任何统计机关。调查提纲和程序据说是由警察厅规定的。这次调查没有规定标准时间,只规定调查常住人口,调查表按户填写。调查的项目有:姓名、性别、与户主的关系、年龄、出生时间与地点、在校学习年限、生理上的缺陷等。

当时人口统计成员主要是警察,但警察不是挨家挨户地上门调查,而是要各地方人口自己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

虽然说要在三个月内完成人口调查,但直到1931年2月,才发表了最终的人口调查数字:47480万,这就是当时常说的“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的来历。不过,这个调查数字是很不准确的。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普查,这是中国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

1953年以7月1日零时为人口调查的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考虑到当时人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农村里的中学生很少,又无普查经验,只确定了当时最急需的姓名、与户主的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和住址6个项目。根据这次人口普查,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为601936035人。

我国古代人口知多少

我国古代的人口普查,从周代以来各个朝代都在进行。古代人口普查,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人口数据资料。现部分摘录如下:

年代朝代人口数

公元5年汉平帝时5959万

公元609年隋炀帝时4601万

公元755年唐玄宗时5291万

公元1066年宋英宗时2909万(男)

公元1291年元世祖时5984万

公元1403年明成祖时6659万

公元1834年清道光时40176万

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