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混堂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家乡的小混堂

发布时间:2021-01-15 09:10:42

宋子伟

上有天堂,下有混堂。无锡人习惯把澡堂说成浑堂或者混堂,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六:“吴浴,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这也许是最原始的混堂。

家乡的混堂是和老虎灶连在一起的,在小镇上是独此一家。老虎灶泡水,混堂洗澡。1970年前后,老虎灶的生意特别红火,排队,很多人在寒风中静静地等候。当时,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喂猪的饲料和菜皮要用开水冲泡。缺柴,就盯上了老虎灶。

老虎灶热气腾腾,混堂里人满为患。大池顶上,有个防爆灯泡,水气弥漫,人影绰绰。一进门里,就有服务员殷勤招呼“来啦,里边请”。引导你到座位上。衣服脱下,服务员拿杆长竹叉,连换洗的衣裳,一起挂到高墙上的木衣钩。这样,既节省了地方,又能防小偷。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池水分大小两种,连在一起,有洞连通。大池水温,小池水烫。大池里人挤人,有不少人就坐在池边上,把浴巾放入池中,再拿出来擦身。等到池里有人出来,就马上取而代之。泡在池水里,眯上眼睛,舒舒服服泡混堂了。小池上有横木条,上年纪的爱蒸老皮,烫脚趾。坐在横木条上,用从木条方格里拉出热气腾腾的浴巾,叉开脚趾,烫了起来,裂嘴翘牙,嘴里还不断发出“丝、丝、丝”的声音。

如果大池水温有点冷了,就有人说:“通通上去,让热水流过来。”大家就一起赤条条走出大池,大池里的水位一下子就降低了很多,小池里的热水就流向大池,有人心急,用小木桶把小池里的热水一桶一桶倒在大池里。一会儿,大池水满了,大家争先恐后进入大池,纷纷叫嚷:“好烫,好烫。”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赤条条的,不分贫贱富贵。

混堂的水,第一道虽然清,但水硬,洗了之后会觉得皮肤干涩。所以老浴客都知道,水是洗到第三、第四道,已经开始发混,但不是特别浑浊才是最好的。头道水叫“生水”,洗到浑了的才叫“熟水”。混堂,混堂,这里的水最浑浊,所以叫浑堂吧。

冬季,许多人尤其是上了点年纪的人,都喜欢泡浑堂。等泡到全身发红、满头冒汗时,也把一身污垢泡松浮了,轻轻一搓,成条的污垢便滚落而下,俗称“搓面条”。不过,泡久了,会感到有点乏力,就拖着木屐出来,坐在竹椅上透气。服务人员会帮你擦身,并递上热茶。浴客不急着穿衣,抽根烟,修修脚。相识或客气的,给耳朵边夹了香烟的服务员扔根烟,一会儿,得到的“回报”是抛过来一条绞得紧巴的滚烫毛巾,两手交替“呼呼”地解开来,再擦一把,收收汗。累了,干脆小睡一觉。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喝茶是“皮包水”;晚上洗澡是“水包皮”。挺幽默。挺风趣。

以前的混堂,没有女浴室。经过女同胞的不断抗争,混堂终于网开一面。在春节前一段时间,每周2天向女同胞开放。从上午一直开放的晚上,还是人满为患,十分拥挤。家乡小镇的混堂,经历了好多年。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销声匿迹了。现在小镇上的澡堂,星罗棋布,富丽堂皇。名称也别出心裁:大唐金池、香格里拉、九龙浴场、桑拿洗浴中心、华清池等。互相竞争,服务和设施都非常讲究。变化最大的是都有男女浴室,昔非今比,令人感慨万千。小小澡堂,可以看出时代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