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清:新时代,为中国智造“举旗”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刘云清:新时代,为中国智造“举旗”

发布时间:2021-05-21 09:11:03

劳模故事讲述人 丁一

从完全依赖进口设备到成功打造出世界首台高铁齿轮箱全密封清洗机,在位于常州的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里,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将曾经的天方夜谭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现实——制造出一台设备给“复兴号”齿轮箱体“洗澡”。如今,经这台设备清洗的“复兴号”齿轮箱体,残留的杂质颗粒总重被控制在2毫克以内,这仅仅相当于一滴水重量的二十五分之一。

痴迷,源于热爱。1996年,中专毕业的刘云清进入中车戚墅堰所,成为一名机修钳工。那时候,每天吃完晚饭,他就到车间转转,琢磨机器的具体构造,思考维修过程中的关键难题;工作一有空闲,他就钻进图书馆学习专业知识。晚上做梦时,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设备的结构特征和白天的诊断细节,有了灵感他还会兴奋地醒来,迅速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家人每次喊他吃饭,都要站到他的身边,推一下他,他才能从对技术难题的思考中回过神来。正是因为把大量心思放在了工作上,刘云清很快便成为了维修班的技术骨干。他熟练掌握了各种数控设备的维修技能,在和机器的相处中培养了一种特殊的默契。每当行走在车间机器群组之间,他总能从轰鸣声中感知“哪台机器可能‘生病了’”,并准确判断出“病灶”所在,并把机器看成一个“活”的整体来进行维修,同事们都称他为“神医”。大家眼中的“身怀绝技”和“痴迷钻研”,在刘云清看来,都是源于自己最初的那份热爱。他说:“只有爱上这个职业,你才会主动去钻研,去学习,去提升。”

创新,始于较劲。常年从事维修工作,刘云清被依赖进口设备的束缚感裹挟着。“我们的技术要一直被国外卡住脖子吗?”骨子里不服输的刘云清和自己较起了劲。2015年,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9年,世界首台高铁齿轮箱全密封清洗机开始为高铁“复兴号”齿轮箱体做清洁工作,这背后凝聚着工作室成员们的辛勤付出。过去,“复兴号”的齿轮箱体要靠人工清洗,经常出现洗不干净等问题,里面残留的铁锈渣直接影响齿轮和轴承的寿命。发现这种情况后,刘云清萌生了要造一台专业设备给“复兴号”齿轮箱体“洗澡”的想法。高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远高于乘用车,产品内部的复杂程度也远超其他市场产品,“复兴号”齿轮箱体内部更是曲里拐弯,普通超声波清洗、常规水洗都很难保证清洁度,在没有丝毫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造出这么一台设备,难度可想而知。刘云清带领工作室成员寻找了30多家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与实地考察,前后拿出了十多个方案进行论证。最终,他们用了两年的时间,让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坚守,忠于初心。不管何种场合,刘云清总喜欢别人喊他“刘工”。他说:“20多年来,我始终工作在一线,身为工人,我深感光荣。”随着“刘工”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不少企业以高待遇向他抛出橄榄枝。刘云清不是没有动摇过,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因为,“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是无数高铁人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来的,作为其中的一员,自己没有理由离开这个领域。目前,刘云清的工作重心已向开发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搭建自动化、智能化产线转移。在他手中,发展到第七代的数控珩磨机已经实现了智能化,不仅精度极高,而且可以与手机通讯,这样,维修人员就能远程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者也能时刻了解设备的生产数据。在推动技术升级换代之外,刘云清还十分注重技能的传承接续。刘云清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00余场,培训5000余人次,培养数控设备维修人才20余名。他带领团队取得科技成果58项、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自主研发设备250余套,创造产值达2亿元。2020年底,工作室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为中国高端装备的智能制造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荣幸。”踏上智能制造的新征程,刘云清已经做好了为中国智造“举旗”的十足准备。

本版摄影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