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3521:“三驾马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际华3521:“三驾马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08-25 01:25:08

创新“打头阵” 融合“挑大梁” 共享“迸后劲”

际华3521:“三驾马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陶睿 朱波

“这块军绿色抗菌涤棉双面布,摸起来和普通运动服的材质差不多,重量也就多个一两克,可它却有着超强的聚水性和抑菌性,人出再多汗都不会有异味,掉进水里衣服也还是干的。我们准备用它来做体能服给海岛连队的士兵试用。”

“这个长得像木塞一样的硬块,其实是个微型泥墩子。野营打地坪或紧急修机场跑道时,随便取点周边的土壤,再加上300毫升我们研制的‘水’搅拌一下,就能做成一立方米大小的泥墩子。”

“这玩意干嘛用的?”“那又是什么?”在南京际华3521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夏前军办公室的沙发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新产品。见记者很是好奇,夏前军如数家珍般地一一介绍。当被问及老军工企业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他的回答是:创新、融合、共享。这三个关键词构建了际华3521“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之势,让其在提质增效的转型之路上,不断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近五年来,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年递增约20%和25%。

创新:科技兴企选头马

“有了创新未必能有预期的未来,但不创新肯定没有未来。”这一点在际华3521上下达成了共识,“创新”也成为“三驾马车”中“打头阵”的头马,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增强人才支撑这两大策略,跑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整体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要顺势而为;如今国际贸易形势严峻,我们更要勇立潮头,用科技创新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夏前军坦言,20多年来公司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没有放弃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2016年到2020年累计研发投入12663万元,占期间费用约30-40%。近年来,共有100多项新产品投入市场,每年主要经济指标中科技成果贡献率达50%以上,还有4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军队科技成果奖项。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在夏前军看来,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改变过往的相马式人才选拔模式,将科研试验场作为赛马场,通过科学的赛马机制和公平的赛马氛围,让研发出适销对路新产品、努力使企业效益得以大幅改善的“头马”脱颖而出。从2000年开始,他们在全体中层干部中实行每两年一次的“站起来再坐下”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赛马机制一直延续至今。在2018年的中层干部调整和轮岗中,40%的中层干部被淘汰,70%的中层岗位进行调换轮岗,大批年轻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防疫物资最为紧缺的30天里,际华3521累计生产了113万件医用防护服。如何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为一线抗疫战士铸就病毒隔离率高达99.97%的坚固铠甲?其中的秘诀就是创新。公司在技术上促创新,收到改进防护服透湿功能的需求后,迅速找到可替代的高舒适性面料,确保防护服水汽出得去,病毒进不来;在模式上谋创新,反复试验确定压胶工艺的合适参数后,吸纳外部压胶熟练工团队,采取包干形式驻厂生产,解决生产要素不足的短板;在管理上求创新,向基层一线主管放权,实行灵活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对最重要、最辛苦的岗位实行即行即奖,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用了短短7天时间便实现了防护服日产量从200件到5.2万件的递增。

融合:强强联合产黑马

“它释放出来的负氧离子,能在6分钟内净化120平方米范围内的空气。”聊天间隙,夏前军打开了会议桌旁的空气消毒器。不一会儿,一股新鲜空气迎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森林氧吧之中。“高端技术都是融合的技术。”夏前军说,际华3521利用疫情期间转产医疗物资获得的医疗器械二类资质的机遇,联合鼎科集团以及中国科学院王占国院士团队,研发出可灭活新冠病毒的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复合材料,并将其成功转化为灭活新冠病毒消毒机系列产品投放市场。不得不说,处在“三驾马车”中间位置的“融合”黑马,挑起了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大梁。

“企业以前都在想方设法地补齐短板,现在则将更多精力放在打造长板上。你只要有长板,就可以将短板嫁接在别人的长板之上,在强强联合中实现优势互补。”他们联合3所大学、4所研究院、1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6.4专项“应急救援特种防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以伪装迷彩的高光谱区域绿色的近红外隐身的难题项目委托南京工业大学进行项目研究;以高气密性涂层材料、多频谱的电磁屏蔽隐身材料、防弹插板的背板材料及工艺研究等三个课题委托江南大学进行项目研究……科研单位的强项主要是做科研、企业的长处在于大生产,深谙此道的际华3521以项目为纽带,与20所大学、研究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用强有力的市场拓展为科研成果保驾护航,推动军品民品生产实现逆势增长。

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融合创新才是生存之道。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军需装具、野营装具、环保滤材三大系列600多种产品,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制式军用帐篷研发生产企业,近年来通过与众多合作单位的并肩作战,源源不断地为我军后勤装备现代化和国家环保事业贡献科技智慧。公司与大学合作开展的超保温600人营地帐篷及暖系统项目研究,解决了北方部队冬季宿营及野外作业生存的取暖痛点,克服了现有列装制式帐篷保暖性差,暖风机体积大、重量重、能耗高等不足,研发出轻巧、便携、静音、无依托、极寒无障碍启动,节能显著的系列应急高原极寒区供热装置及超保温帐篷,保温材料CLO值由0.86提高到2.17,满足了部队野战高原和极寒地域需求,属国内首创,其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共享:开放心态育骏马

超保温600人营地帐篷及暖系统项目研究取得较好成果后,际华3521召开专项表彰会,表彰了10余位参与项目的研发技术人员和合作大学的专家教授团队。“心态开放,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夏前军直言,际华3521抓住国企双百试点的窗口期,持续完善内外部共享机制,凝聚企业职工和合作单位两方力量,共同为公司科技创新贡献智慧力量。处在“三驾马车”偏后位置的“共享”骏马,正接连不断地迸发出企业发展动力和团队活力的后劲。

“我们不一定能给你很高的工资,但一旦你参与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之中,就可以共享项目收益。”公司大力推进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享、员工持股的内部共享机制创新,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让科研人员和市场团队一改以往“为企业打工”的固定思维,牢固树立“企业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产品是我们一起打造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健全市场化的考核机制,建立科研项目奖、新产品收益奖等多维度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收入与项目挂钩的激励机制,在技术人员中实施技术职务制度并择优评聘,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推动老军企焕发新活力。

“相信我们,我们将来能给你回报。你的好技术可以转化为好产品,我们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是际华3521对每个合作单位的承诺。公司推进战投引进、技术入股、混改的外部共享体制变革,加强业务合作、战略合作、股权合作,与技术外援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2013年,与合作单位联合成立南京英斯瑞德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适用于高温过滤材料、特种防护类纺织品等多个领域的高性能纤维材料,在解决际华5321前端材料依赖进口问题,也让合作单位的产值从2000多万元上升到1亿元,并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双方在谋求合作的创新之路上成了彼此的最佳同行者。

近期,南京、扬州爆发疫情后,际华3521第一时间将400顶帐篷,35多万套隔离衣、防护服等物资送至抗疫一线。从最初生产骑兵配件的新四军四师供给部留守处皮革厂到装具装备、环保滤材两大主业齐头并进的现代化军工企业,从抗日烽火中的“多生产一件产品,就是多消灭一个鬼子”到抗疫斗争中的“多生产一套防护铠甲,就是多武装一个白衣战士”,际华3521一直阔步走在“平时为民,战时保军,难时应急“的道路上,奋力推动创新、融合、共享这“三驾马车”,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