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产业工人智慧力量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为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产业工人智慧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29 08:57:32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的“劳模声音”——

为江苏现代化建设贡献产业工人智慧力量

本报记者 谢丹娜  鲍晶

27日胜利闭幕的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江苏新五年发展绘就蓝图,也为每一个江苏人未来五年指明奋斗的方向。大会围绕履行三大光荣使命、实现“六个显著提升”,提出着力抓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领头的就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工人是产业支撑的主体力量,是创新驱动的骨干力量。参会的劳模代表们在喜悦振奋的同时,更加鼓足了干劲,立志要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产业工人的更多智慧力量。

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全国劳模、“江苏大工匠”、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已经是第四次参加省党代会了。今年52岁的他,这段时间正和团队埋头钻研牛仔布后整理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

凭着对纺织技术设备改造提升的执着追求,邓建军由刚工作时的一名普通机修工,成长为世界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型工程师,被誉为中国“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他带领团队自主开发的“染色机染液组分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填补了该领域世界空白,“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要把创新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都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邓建军说,这其中的关键要素是“人”,要通过体制机制保障,激发更多技术创新活力,营造“人人创新”的氛围。在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中,他让徒弟们做项目的负责人,自己来做“工人”,只在徒弟需要指导或方向偏差时才给予意见,最大程度地帮助年轻人成长,激发其创新积极性。

邓建军建议,企业要更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和技术创新,把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网上培训平台、校企合作等模式提高职工技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去。“产业技术工人也应克服浮躁心态,脚踏实地,力求专注、精益求精和创新,这样才能走到更宽广的天地。”

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建设科技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让全国劳模、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感触颇深:“作为技术密集型电网企业的基层技术劳动者代表,深切感受到创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经济社会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科技引领转型升级,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全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夯实共同富裕基石,是我们每个苏电人的历史使命。”

何光华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工程建设中,电力运维领域的20多个创新项目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我们会把更多先进技术提供给老百姓,用先进的技术服务人民。”

引领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成才路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省综合发展实力要显著提升,包括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聚才能力、人才效能显著増强,这对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国劳模张怀红,是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参会期间,他在日记中写道:过去几年里,我在焊接新工艺的创新领域,已经迈出探索的脚步。但面对不断出现的焊接技术新标准、新要求,我的自身知识和经验仍有短缺。今后,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和一线产业工人,“工匠精神”不仅要为企业“铸魂塑骨”,更要为企业“造血”。这些新鲜血液就是传承了“工匠精神”的青年员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科学的方法,这方面我们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实践,但不能止步,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求实效。

在张怀红看来,“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领先世界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弘扬工匠精神,更加努力钻研技术,积极宣传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引领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争取带出更多专业精、技能强、敢创新的徒弟,让更多大国重器在我们手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37岁的泮延镇,现在是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的焊培主任。当初来到张家港后,这位山东小伙受益于企业“师带徒”培养模式,跟着师傅学艺,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全胜任了焊接工作,并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岗位。他刻苦磨练技能,先后在张家港市、苏州市、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获得名次,晋升焊接高级技师,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苏州时代工匠”等荣誉称号,去年当选全国劳模。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性节点,作为一线职工代表参加省党代会感到格外荣幸。”泮延镇说,今后将立足本职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员工学技术、提素质、争先进,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模的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师谢秀荣,格外关注一线工人的职业发展前景,希望一线工人能够有更宽的职业发展通道,政府和社会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环境,让他们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真正擎起“工匠精神”的大旗。

岗位奉献传承劳模精神

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以初心描绘时代蓝图,用劳动托起幸福梦想。这是以陶佩芬、吴晓梅、朱爱华等为代表的南京新百劳模群体代代相传铸就的劳模文化。而全国劳模、南京新百中心店客服中心&电子商务部总监吕雪瑾正是新百新一代劳模的代表。

2018年,新百成立“吕雪瑾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是南京新百的无形资产和金字招牌。以我的名字成立这个工作室,既是对我的肯定,也让我更加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在吕雪瑾的带领下,劳模工作室推出了全国独树一帜的楼层“劳模购物管家”,让新百的劳模文化成为全国零售百货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有劳模在线到凌晨12点,全天在线时间超过14个小时。疫情期间,吕雪瑾带领劳模志愿者服务队为各大医院企业配备防疫物资70批次400多万元。

出席省党代会归来,吕雪瑾忙于将大会精神传达给全体新百人,激励新百人坚定服务理念,恪守初心使命,为助力南京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承担应尽的职责,“要优化服务、守住信念,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守住优势、不断创新,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行动赋能实体零售新未来。”

作为一名成长于新时代的共产党员,省劳模、南京公路客运站务有限公司南京汽车客运南站服务班班长高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在工作中,她始终秉持信仰、勇于担当。自客运站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她带领班组姐妹加入车站的“党员抗疫先锋队”,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全力以赴做好服务问询、“苏康码”操作指导和查验、“一米线”文明距离引导等多项工作,以实际行动筑起客运站疫情防控“红色堡垒”,确保广大旅客出行健康安全。

随着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结构调整,道路客运占比逐年下滑。面对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高姗所在单位一方面积极发展定制客运,加快客运企业、客运站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紧贴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方向,通过“科技赋能”营造“智慧出行”。高姗表示,将继续坚守客运站公共服务阵地,加强与高铁、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智慧交通、交通一体化的进程。

谈到省党代会勾画的未来五年发展蓝图,高姗有许多期许:“我有信心传承好南京公路客运‘劳模精神’,守好我的初心,继续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带领班组姐妹们用温馨服务来提升旅客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