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示范“串珠成链”,引领海安产改走深走实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品牌示范“串珠成链”,引领海安产改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1-12-06 09:52:51

从企业,到行业,再到产业集群——

品牌示范“串珠成链”,引领海安产改走深走实

记者 徐嵋 李南星

“我连续6年获得公司集团级先进个人,每月可以享受600元的功勋工资,而且是永久性的!”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的机修工茅洪斌高兴地说。天楹的“功勋工资”制度从2015年起推行,按级别不同奖励先进个人每月50-100元,在公司工作期间永久享受且可累加,至今已奖励1641人,发放功勋工资近400万元。变一次性奖励为长期激励,这样的创新举措不只在天楹一家实行,已经推广到了海安市多家企业。

“海安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强化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编制《新时代海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工作规划》,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绘就产改蓝图,同时优化推进机制,以企业为点,以行业为链,依托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海安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市产改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海燕表示,下一步,海安将更高站位强化组织领导,更强机制狠抓推进落实,更优成效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和满意度,开创海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局面。

党建来牵头,产改指导站开到一线

明亮的灯光、醒目的大屏、清新的设计和陈列……走进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展厅,记者立刻感受到一股时尚现代的气息。“我们在这里专门开辟阵地,在市产改办指导下打造海安市纺织行业产改指导站和纺织行业劳模工匠联盟,便于交流指导、互学互鉴,推动纺织行业集群产改走深走实。”海安开发区总工会副主席杨雅晴告诉记者。

纺织业是海安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海安与常熟合作建立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打造生态、循环、低碳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千亿级现代纺织产业基地。如今,园区一期已落户纺织项目38家,职工8000多名。为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园区大力推进党工组织全覆盖,建立了常安现代纺织科技园产改工作指导站。指导站由行业主管部门一把手挂帅,成员由开发区所在镇分管负责人、开发区总工会、园区管委会、商会以及骨干企业党工组织负责人组成,明确了指导站工作职责,研究制定了园区产改目标、流程和举措,为推进产改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坚持“党建+产改+工建”一体化推进,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建立“指导员+联络员+观察员”队伍……在海安市胡集街道的产改指导站,立体式的推进体系为产改注入强劲活力。“胡集街道是全市工业企业集中区,承载着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80%的工业体量。”胡集街道总工会副主席夏婕介绍,产改指导员今年深入试点企业近30次,帮助企业完成产改方案以及项目清单等的制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为了确保产改工作落地落实,今年以来,海安在区镇街道、重点行业、工业园区设立产改指导站,选配党工领导干部担任产改指导员,基层网格员、工会主席担任产改联络员,劳模先进职工代表担任产改观察员,形成双向直达、网格推进格局,将产改直通车开到企业、开到一线。

在海安市纺织行业产改指导站名单上,记者看到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瑞根的名字。“产改指导员不仅要带领本企业的员工进行技能提升、产品革新与开发创作,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更要对其他企业的产改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评。”王瑞根说,除了产改指导员,自己还是海安市纺织行业劳模工匠联盟的组长,将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提升技能、互助成长。

企业尝甜头,创新型人才引领变革

原本危险的医疗废物,经过等离子体气化系统的处理,最后成了可以铺路的黑色玻璃体……在位于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天楹等离子综合研究实验室,全球先进的危废处理系统让参观者赞叹不已。“这个系统根据项目规模大小,每天可以处置3-100吨的医疗废物。今年扬州疫情期间,公司在扬州的项目有效保障了该市的医废处置要求。而系统的核心装备——等离子体炬,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曹云桂对此很骄傲。

“公司裂变式的能级跃升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曹云桂介绍,今年4月,公司董事长严圣军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领衔建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长期坚持面向一线,形成了劳模挂帅、党政支持、工会协调、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战略性人才。目前,中国天楹拥有创新产品超50项,荣获省部级荣誉及科技项目超100项,国内外授权专利544件,专利数量行业第一,获评行业首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2020年度营收突破210亿元,业务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跻身全球固废处理行业前四强。

“江苏恩达通用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姜伟作为企业家导师,在我挂职锻炼期间给予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悉心指导,让我受益颇多。”江苏振强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正华是海安市首批挂职锻炼的新生代企业家,挂职锻炼提供平台,青蓝结对名师指路,极大地促进了他的成长成才,公司党员、职工也在王正华的带领下为公司发展尽心竭力,锻造出一支思想好、技能强、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纺织行业双弘纺织、联发集团,建筑行业达欣工程、苏中建设、华新集团,装备制造行业鹏飞集团、海迅集团……今年,海安全市产改试点行业扩大到8个,试点企业增至80家,一批产改试点示范品牌逐渐形成,并通过典型引路、经验介绍、榜样示范、帮学共创,依托产业集群“串珠成链”,推动产改扩面提质、创新创优。

职工有奔头,获得感和满意度提升

“我带领公司的智能织造组,通过对车间生产运行进行智能化系统研发和改造,使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原来一名挡车工只能看一台织机,现在可以轻松看3至5台。公司每月降低人工成本费用30多万元,产能每月提高100吨,增加收益20多万元,产品合格率提高了1.06%。智能织造组也在今年10月被评为全国纺织行业创新型班组。”2011年,安徽六安人邵善龙来到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了一名“新海安人”。高中毕业的他从整经操作工做起,经过10年努力,如今已成为公司织造事业部部长。

“这个司机盒面板,公司以前一直外加工,加工费达到13元/只,而且加工周期长。通过我的工艺革新,公司如今可以自己生产,既节约材料,又节约了工人时间。”江苏威尔曼科技有限公司钣金装配线线长黄小卫告诉记者,仅这一项革新,每年就能为公司节约12万元左右。由于勤学肯干,2014年,黄小卫被评为南通市劳模,他带的徒弟也一批批成长为公司各个部门的骨干。

谭全胜2019年被评为南通市劳模,他来到海安凯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后,用两年时间带领大家完成凯美二期工程,“今年正式营业后,效益已经超过一期。”他的徒弟潘明东从普通工人做起,如今已成为班组长,熟练管理着2条生产线上的18台机器。

“此次技能大赛,让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共同进步,展示我们的技艺,审视自身的差距,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11月27日,在海安市曲塘镇总工会和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纺纱操作技能比武大赛上,获得巧配机件一等奖的双弘职工顾春荣很开心。围绕十大产业,海安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参培参赛职工18000余人次。

在采访中,像这样职工成长成才的故事记者听了一个又一个。往深处改革,向难点发力,海安通过提升职工的政治素养、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薪资待遇以及安康保障,努力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尊重,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