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慧:一个满脑子想着技术改造的人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耿慧:一个满脑子想着技术改造的人

发布时间:2021-12-24 09:20:19

耿慧白天在车间捣鼓机器,晚上回家画设计图纸,改进设备效率

悉心传授技艺

朱新法 文 朱永锋 摄

不认识吴江“红色工匠”耿慧的人,或许以为是一名女子。其实,他是一位一眼看去就显得很憨厚的河南汉子。

耿慧生于1978年,老家在河南开封。高中毕业后学了几年电工,渐渐在本地有点小名气。2006年,他来到位于当时的吴江市震泽镇的通鼎集团。通鼎集团是一家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的电缆和光缆制造企业,耿慧在电缆事业部工作。

“在老家时做电工,干的都是一些常规性的工作,到了通鼎一看,我蒙了。”耿慧说,因为通鼎集团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绝大多数设备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接触了,既然不懂,修理维护就无从谈起。幸好耿慧遇到了孙勤良,就拜他为师。

孙勤良是一名自学成才的技术人员,从维修工成长为“教授级”技工,有专门的工作室,2014年升格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孙勤良特别擅长的领域是变频技术,而这个领域恰恰是耿慧一点不懂的。在孙勤良手把手指点下,耿慧逐渐入门;喜欢钻的他,还买来不少专业书,工余刻苦研读,两三个月下来,他对变频技术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

更难的在后面。在通鼎集团当电工,还得会PLC编程技术(即机器程序流程),因为企业的设备有西门子的,有三菱的,操作上有区别,必须设计好流程后才能使用。在进通鼎以前,耿慧根本没有学过电脑,而编程是必须使用电脑的。2007年,他自费买来一台电脑,一边请教孙勤良,一边自学。在那以后,耿慧除了上班,满脑子都是编程技术,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又攻克了这个难题,能够自主编程了。

几年下来,耿慧成为技术上的能手,2008年,他被调到光缆事业部,担任电工组组长,2010年,他考取技师职称。不过他没有满足,业余时间到苏州技师学院进修,又到吴江的一家培训学校进修,他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攒”了不少难题,通过进修,渐渐把难点理顺了。

光缆事业部有一种设备,叫铠装机,是通鼎集团早年采购的,这设备主要用于在电缆外面镀上屏蔽层。由于设备比较老,一分钟只能绕10米,跟不上生产要求,而采购新设备,费用较高,耿慧就寻思着能不能改进设备效率,那段时间里,他白天在车间捣鼓机器,晚上回家画设计图纸,后来,他成功改造了这台老设备,每分钟可绕电缆24米,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为企业节约了不少采购设备的费用。

2018年,已经成为高级技师的耿慧,盯上了电缆屏蔽机上的泄流线改进。泄流线是用来拉电缆线的铜线的,原来的设备是被动方向的,电缆线内部的铜线,规格要求是直径0.4毫米的铜线,但被动方向拉线,会把铜线拉细,而如果铜线直径不到0.4毫米,电缆质量就不合格,这样,只好用直径0.5毫米的铜线放进泄流机中拉线,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耿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能不能减少这项浪费呢?那就必须改良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攻关,他成功设计出一种主动方向的泄流机,可以完美地减少铜线在拉伸过程中的张力,0.4毫米直径的铜线,制成产品后依然是原有的直径,这样,铜线浪费得以避免,光这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省几十万元。

电缆铜线外面要包裹一层绝缘物,这道工序原来是让别的企业代加工的,但质量不能保证。耿慧看到光缆事业部有淘汰下来的挤塑机,他就寻思着废物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和研究,他让旧设备“起死回生”,改造成完全可以满足当前质量要求的绝缘生产线。

穿着蓝色工装、看上去就是一名普通工人的耿慧,尽管学历不高,但却是1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起草者,也成为孙勤良的得意弟子。如今,他已成为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

“耿慧是一个满脑子想着技术改造的人。”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杨力评价说,耿慧最大的特点是肯钻研。作为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通鼎光电拥有大量先进设备,这么多年来,耿慧一直在一线钻研、琢磨,已经具备很高的技术能力,普通电工解决不了的问题,耿慧多数能解决,现在,他还兼任公司的安全工程师,带了很多年轻人,像孙勤良当年带徒弟一样,耿慧也把自己的技术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2019年,耿慧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他说,在吴江,与工人兄弟们朝夕相处,受到像孙勤良这样的党员技术骨干的影响,他深切感受到入党是一件十分崇高的事,成为一名党员,才能更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我真诚地希望组织早日批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耿慧这个人,就像他的名字,耿直又有智慧。”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周江说,像耿慧这样的工匠多了,企业才能更有活力。“因为即使有再先进的设备,也需要工人去操作,需要在生产中对设备加以改进,任何时代都需要有技术精湛的工匠,而耿慧正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