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农民画里“话”乡村振兴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张国良:农民画里“话”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2-24 09:20:34

 张国良用一幅幅农民画表达对家乡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达本  郁春红

南京市六合农民画画家张国良,数十年来,他快乐地耕耘在农民画创作的泥土上,像一头勤勉的老黄牛,创作的作品近千幅,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农民画展,获得78个奖项。而在众多的荣誉中,最值得引以自豪的是,去年4月,他被评为第一届“六合工匠”(农民画创作员);9月,又被认定为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六合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画作往往取材于生产劳动场景和农村的生活片断,以朴实绚丽的色彩、简洁明快的笔触呈现于画中,每一幅农民画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表达了画家对家乡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走进张国良“非遗·工匠”创作工作室,宽敞明亮的工作室四周墙上挂满了一幅幅作品,每幅画不仅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气息,而且充分表现出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富有时代崭新面貌的现代农业和田园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令人目不暇接,不由得发自肺腑地赞叹:“六合农民画,真的好美啊!她不愧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在《割麦在人后,插秧在人前》这幅画前,张国良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小时候,因受做木刻的外公影响而喜欢上画画,创作的灵感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炼、渲染和夸张等,来反映农村现实生活,表现农民的高尚情趣,可谓是对生活高度浓缩的艺术表达。眼前的这幅斗方画作,沿对角线右上角是插秧图,在初春的阳光照射下,四五位农妇正在辛勤地忙碌着,她们灵巧的双手,仿佛书写下一片片绿色的诗行;在左下角是一群村姑正快乐地收割麦子,细腻的笔触力图表现麦穗的饱满,三五只麻雀在麦田间快活地寻觅,而画的中间是一条“鱼形”的莲藕塘,莲叶一半亭亭玉立,另一半残荷寂寥。作品图案精美,构思巧妙,色彩鲜亮,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插秧和割麦本是不同季节的农活,可张国良奇思妙想将插秧和割麦糅合在一起,既充满了律动感和生命力,又体现了涤陈拓新、匠心独运的光彩。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翠绿”和“金黄”色彩,使其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构图不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色彩不受自然真实的局限,形体不受常规比例的制约,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虚中见实、土中见雅、拙中见美的风格,凸显了民族风格鲜明和乡土气息融合与创新。体现了画家率真和质朴的情怀,表现了他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为乡村振兴,为传承和发扬六合农民画的那份挚爱之情。该作品在参加第二届全国农民画展中,获得了一等奖。

在当今的农民画界,张国良因画风多变,表现手法独特,被称为“六合的毕加索”。他常说:“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自己平时会特别留意一些六合本地的民风民俗,把听到和看到的通过画笔把它们描绘下来。”虽然,他没有正式拜过师,可对毕加索特别的崇拜,从他留下的大量艺术作品中汲取精华。

一幅题为“牛”的画,他颇为得意,是从毕加索身上找到了创作的灵感,通过对生活的切身观察进而提炼创作而成。画中,一轮红日当空,在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一头硕壮的牛正在犁田,牛车上坐着憨态可掬的萌娃和娃娘。构图夸张而生动,色彩艳丽而鲜明,质朴中流溢着奇异的想象。

蓝色是毕加索的最爱,也是张国良最擅长的,在调和蓝色上,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整幅画作切割出不同的区域,将蓝色、碧蓝、蓝靛像填色游戏般涂绘在各区域中,再用赤红、土黄、葱绿、紫色的线条勾勒出形体的轮廓,留白周围加上点状装饰,使得平涂的色块变得层次丰富,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艺术的第一利器,是它的美。”“美”是张国良永远的追求,为此,他从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总能独具匠心地把美的内容和心灵描绘到图画上。

近年来,六合区冶山街道党政和总工会高度重视六合农民画这一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每年举办冶山街道农民画培训班20多期。张国良坚持给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的书画爱好者,传授农民画创作方法与技巧。在他的精心辅导下,一批批农民画新苗茁壮成长。六合区冶山街道总工会副主席高凌说:“张国良现为中级工艺美术师,去年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他甘于清贫,勤奋创作,坚持作画30多年,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冶山街道建设‘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做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