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数字工匠” 加快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培育“数字工匠” 加快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发布时间:2022-05-13 11:39:20

培育“数字工匠” 加快江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江苏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马永青

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大、比重高,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与江苏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融合,就为江苏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要使起跳强劲、行稳致远,必须打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这就呼唤一批“数字工匠”来铸造产业数字化的新辉煌。目前,技能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通用技能为主、专门技能特别是数字技能不足,普通技能为主、高级技能不足等现象,必须抓紧解决高质量、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特别要破解数字技能人才的瓶颈制约。

高度重视产业工人数字技术素质的提升

“数字工匠”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工业工匠,也不同于手工作坊时代的传统工匠,他们是既具有现代工业技术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渗透融合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是传统工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支撑。只有普遍提高产业工人数字技术素养,给企业(工厂)、车间配上“数字工匠”,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才能成为现实。必须把熟练掌握数字化知识、技术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素质进行培养、塑造,把数字化应用中的融合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大国工匠”的重要衡量标准,选树一批善于“无中生有”、“从零到一”的“江苏数字工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产业工人技能报国之志,形成在企业人人学习数字技术、掌握创新本领的浓厚氛围。

加快构建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机制

要建立一套基于数字化基础的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基于工业化而形成的一套制度,如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改革完善教学培训体系,需要大胆探索创新。要在学生知识模块中充实更多数字技术技能教学内容和实操环节,搭建“一个专业”对接多个“互联网企业+对口专业企业”的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培养既有行业技术背景又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要统筹发挥智能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行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作用,重点筛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与相关院校共建共管数字技术职业学院,聚焦数字技术新职业新工种和紧缺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与市场需求契合度。建立数字技术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共建共享,打造数字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线上平台。制定发布数字技术新职业标准,积极引导劳动者参加培训和市场主体招聘用工。广泛组织开展数字技能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每年将数字技能相关职业(工种)高级技师纳入省级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范围。要对数字经济的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等丰富、充实、新设相关专业。

围绕数字产业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工匠”

当前我国数字化进程正由消费端全面渗透到生产端。消费互联网提质升级、工业互联网方兴未艾,既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也要求“数字工匠”培养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要从企业、产业、集群三个层次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工匠”队伍建设。企业要履行培育主体责任,探索“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依托技术培训平台与劳模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双向联动,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聚焦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和未来需求领域,培育应用、推广型的数字技能人才,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搭设人才桥梁。要在计算机软件设计、装备制造智能检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领域开展技能竞赛,为“数字工匠”提高水平、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要紧扣工艺研发、装备制造,为实体企业输送价值链、供应链核心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人才,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通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连接,推动实体企业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要在工业互联网的研发端、管理端、消费端、生产端全面培养“数字工匠”,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可以预见,插上数字化翅膀的“大国工匠”,必将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