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的“暗火两重天”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隧道施工的“暗火两重天”

发布时间:2022-07-15 09:45:53

明斗烈日 暗战热暑

隧道施工的“暗火两重天”

记者 鲍晶 通讯员 孙逸飞 实习生 李子涵

一边是闷热昏暗的隧道掘进现场,一边是脚踩滚烫水泥板背对烈日暴晒的隧道顶部防水施工……7月13日,记者来到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126省道改扩建工程现场,在马家店隧道的两处施工现场体验了战高温的“暗火两重天。”

126省道南京段起自南京绕城公路铁心桥服务区西侧,止于江宁丹阳镇附近苏皖省界,全长约40公里,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主要集疏运通道,也是南京联系皖东南地区的重要省际通道,目前工程已进展到下穿牛首山的隧道施工段。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牛首山北坡的马家店隧道口,外面正是阳光耀眼,一走进隧道,迎面瞬间一片黑暗,还未等眼睛适应环境,滚滚热浪裹挟着粉尘就迎面扑来,耳边是隧道深处不断传来的机械轰鸣、换气鼓风机持续震响。在隧道断面,记者看到凿岩机伸出长长的机械臂,顶端的钢凿“突突突”不停地在岩壁作业,粉尘四溅,不时有岩石成小片落下,被工人清走。

由于隧道内相对密闭,大功率机械以及掘进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40多度的高温下,现场人员早已汗流满面,粉尘粘在脸上,又被汗珠冲得一道一道的。工人们穿戴安全帽、工作服、防尘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在闷热、高湿、空气不畅的特殊工作环境中战斗着,如同“蒸桑拿”一般。在里面待久了,工作服上都结满了盐渍,还发出沤抹布的味道。

工间休息时,操作员刘光的衣服已经湿得能拧出水来。在隧道口的凉棚下,项目组准备了绿豆汤、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饮品,刘光痛快灌下了一杯绿豆汤。“我每天至少要喝掉三升水。即便如此,工作时间也很少想要上厕所,应该是水分基本都流汗流掉了。”

还没完全从隧道暗挖段的闷热中缓过劲,记者又来到牛首山背后马家店隧道的明挖段,很快进入了另一种“烧烤”模式。

所谓明挖,是在地面先挖出一个大坑,完成坑底铺设钢筋,浇筑混凝土后,再将建好的隧道顶部用土回填。目前,这里的混凝土浇筑已经结束,正在进行隧道顶面和层面的防水施工。隧道顶部整个作业现场大约150米长,20米宽,没有任何的遮蔽,太阳火辣辣倾泻下来,入目的一切白得晃眼,地面和所有钢结构都烫得让人不敢触碰。

工地的一侧,几个工人正把一卷卷厚重的黑色防水卷材扛在肩头,在十几米高的钢筋笼里弯折几个向上的来回后,送到隧道的顶部。正在摊铺的工人们则在烈日下,将一桶桶温度高达150℃~170℃的沥青倒在顶板上,手拿刷子弯腰将液态的沥青快速刷均匀,再把防水卷材铺在上面。

在126省道改扩建工程二部部长戴渊的带领下,记者试着走近已经铺好材料的区域,一踏上黑色的卷材,热浪就灼烫着脚底板,不禁深吸了一口气,缩回了脚,同时又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混杂着沥青味道的灼热呛进口鼻,让人呼吸不畅;滚烫的空气挤压着全身的每个毛孔,汗水流淌出来,脸上的汗顺着下巴滴落到地上,又瞬间蒸发。“这是工地上最热的岗位之一,现场地面温度平均在60℃以上,好似大型‘铁板烧’。即便工人们穿了特制的厚底鞋,平均一个星期就被烫坏一双鞋。沥青的温度很高,在弯腰涂刷沥青的过程中,人脸还要接受150℃左右热浪的烘烤。”戴渊用手甩了一把额头的汗说道。

“高温天气是铺摊的黄金时机,天气越热,沥青的粘性越大,施工质量就越好。高温下,我们灵活调整了现场的施工时间,上午工作时间为6~10点,下午3~7点,尽量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126省道改扩建工程指挥长王鹏告诉记者,为了改善大家的工作环境,项目现场加强了隧道通风,指挥部还深入施工现场,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为“热浪”中的一线施工人员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叮嘱现场高温作业注意事项,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暑降温预防工作,确保一线员工的劳动安全和身体健康。

摄影 许特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