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柱:海滩头上的“盐蒿草”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刘洪柱:海滩头上的“盐蒿草”

发布时间:2022-08-19 10:47:30

刘洪柱总是吃苦在前,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

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姜橙 宋树林 薛荣华

盐蒿草,主要生长在苏北沿海滩涂,它的名字平凡而没有诗意,却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每当春风吹过,被阳光晒得泛出盐碱屑的土地上,一簇簇绿芽儿便冲破板结的地面,呼呼生长。

在盐城响水,有这样一个人,恰如海滩头上的“盐蒿草”,35年如一日,在海边的高港、蒲港闸上,整天不停忙碌着。这艰辛付出的背后,是一份坚守初心、担起使命的水利情怀。他就是响水县海堤堤防管理所职工刘洪柱。2021年5月,刘洪柱当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他是个把开关闸当作事业的人”

响水县海堤堤防管理所位于黄海边上,终日海风呼呼,海浪滔滔。1984年从部队转业的刘洪柱,被安置到该所工作,那时的海堤都是泥水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出行全靠自行车。他每天来回骑行30公里,到蒲港、高港闸上去开关闸、巡堤。据不完全统计,这么多年他共骑行约31.8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

工作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不说,有时还得不到亲人及邻居的理解。然而,刘洪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毫无怨言,始终保持对开、关闸工作的无限热忱,用自己的执着坚守诠释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崇高情怀。“工作责任挺大的,干不好,对不起党的培养。”这是刘洪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35年的时光飞逝,老刘见证了海堤的成长和发展,从泥水路到水泥路,他的自行车就换了12辆、摩托车换了4辆。响水县海堤堤防管理所所长王士清说:“老刘把开关闸工作当作事业,是头不折不扣的老黄牛。”

“他是个干起工作不要命的人”

休假是什么?刘洪柱很少体会过,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人生在世,多干点工作、多做点事累不死人。”

作为一名闸管所老职工,刘洪柱总是吃苦在前,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2012年8月,第10号台风“达维”和“8.10”强降雨两个自然灾害相继发生,“达维”在陈家港沿海登陆时中心风力达12级,沿海潮位达3.89米,超出警戒位0.89米。在紧急关头,刘洪柱全力以赴投入抗灾。当时风雨交加,雨借着风,风扯着雨,倾盆而下,正在去巡堤路上的刘洪柱顶着风和雨,艰难地前行,因风力太强,道路湿滑,不慎摔倒在地,膝盖、手肘多处受伤,摩托车摔坏熄火无法前行。他爬起来忍痛步行到海堤薄弱地段11-12号桩进行处理并坚守观测,以防破堤或大潮风浪冲涮。这一守就是三天两夜,直到台风平息,潮水退下,他才去医院进行包扎处理。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志说:“老刘,干起工作来就是个不要命的人。”

刘洪柱的忘我工作,是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一份坚持,他用自己的心血勾画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他是个只顾闸站不顾家的人”

35年间,刘洪柱把人生中的美好年华都奉献给了水利事业,为家庭所尽的义务、负的责任却很少。

2000年8月30日,恰逢响水“8.30”水灾,原本这一天,老刘打算将身患肌瘤的妻子带到南京鼓楼医院做手术。面对灾情,他和家属商量,海堤所人手少,先委屈一下,等水灾过后再去动手术。说完迅速扎进救灾一线帮助群众转移,后又去了灌东、三圩盐场帮助排水。他连续七昼夜坚守岗位,直至潮水退下,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一提起此事,刘洪柱总深感愧疚,幸好后来妻子的病情未耽误治疗,否则后悔莫及。在老刘儿子眼里,老刘是个只顾海堤闸站不顾家的人,满脑子只知道开闸放水、关闸保水。

经常会有人说,开闸关闸这工作太枯燥、乏味,又是个苦差事。但刘洪柱从来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开闸关闸事关企业兴衰和群众生命财产,一点都不能轻视。

“我会一直奋战在开关闸第一线。”刘洪柱这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鼓舞着响水广大职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砥砺奋进、默默奉献,践行着新时代的“三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