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宁:攻克水稻“癌症”的人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肖宁:攻克水稻“癌症”的人

发布时间:2022-09-16 10:29:05

肖宁在田间查看水稻新品种长势。

木草

连日来,在扬州的田间地头,时常会看到一个皮肤黝黑、挽着裤脚的男青年,在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他就是今年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省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肖宁。

1983年出生的肖宁,2008年从扬州大学遗传学硕士毕业后,来到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工作。入职不久,他就在所领导戴正元、李爱宏带领下,到了三亚市的南方水稻繁殖基地,并且每年都要在那里待上好几个月。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而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肖宁“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埋头苦干。“搞种子研究就是‘种千顷稻,只求一棵苗’。”由于农业研究的周期性比较长,一年只能进行两次,最多只能进行三次的试验,所以从一粒种子试验开始,到最终培育出新的品种,走进农户的大田,至少需要八九年的时间。

“农业工作者就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耐心。”肖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播种、插秧、收割……肖宁从零学起,每天起早贪黑、腰酸背痛。“农业工作者不仅要有脑力而且要有体力。”每天,肖宁都要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水稻田里“转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田里进行观察和筛选,要一块一块、一株一株地看。”每年,肖宁要在五六百亩的试验田中选取合适的种子,每天都要走上一万多步。“比较辛苦的环节是对水稻进行人工杂交授粉。”水稻人工杂交授粉的周期只有一个多星期,每天只有上午6点至10点之间才能取粉,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肖宁和工作人员要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父本的穗子剪下,将母本颖壳的上半部剪去露出柱头,再进行授粉。就这样,肖宁每年要在试验田里剪上十多万株的水稻,这十余年来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度过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余年的努力使得肖宁在关键核心种质创制和精准高效育种技术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被国内17家企业经营推广,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新产品,成果推广面积累计超千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超10亿元。肖宁先后主持国家、省、市课题8项,发表论文24篇,获发明专利7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扬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被评为扬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

在繁育水稻新品种的同时,肖宁还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潜心研究。稻瘟病是水稻的“癌症”,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饱受稻瘟病困扰,广谱穗瘟抗性种质资源十分稀缺。肖宁和团队利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国内推广面积最大扬稻6号、抗病核心种质为亲本,成功育成了扬籼9A、缘88S等系列抗稻瘟病优质不育系,不仅解决了不育系种质资源匮乏的种业卡脖子问题,而且丰富了杂交稻配组模式,使得华南晚籼稻恢复系可应用于长江中下游中稻品种选育,突破了杂交稻恢复系种质资源限制的瓶颈,攻克了水稻稻瘟病肆虐问题。

肖宁没有就此止步,他带领团队利用扬籼9A又培育出了高产抗病广适杂交籼稻品种扬籼优919,并入选2020年度中国农业农村部十大新产品。多年来,肖宁围绕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先后育成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不育系12个,其中扬籼9A、缘两优968等被国内种业巨头隆平高科、金色农华等独家经营,推广面积累计超千万亩,为振兴种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品种支撑。

除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好,肖宁团队还密切关注农户需求和市场前景,农民怎样好种、市场什么好卖,他就研究什么。针对扬州炒饭世界闻名,适合炒饭用米市场前景广阔的实际,肖宁带领团队完成了扬州炒饭和稻虾共作专用米新品种——虾优100的研发。用这种米炒米饭,不会黏糊在一起,炒好以后颗粒分明,从扬州炒饭的卖相品相来说就很好看。另外,扬州炒饭一般是用隔夜饭,提前煮好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拿出来再做,这种米做出的炒饭口感可以回到冰冻之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肖宁总是很谦虚。他说,自己是搞水稻育种的,袁隆平是永远的学习榜样。要大力弘扬袁隆平爱党爱国、朴实无华、勇于创新的高贵品质、崇高风范,以振兴民族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满优质中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