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海:“从保洁工到社会工作者,我的幸福旅程”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王瑞海:“从保洁工到社会工作者,我的幸福旅程”

发布时间:2022-10-28 10:02:16

王瑞海(中)为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开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

记者 徐嵋 通讯员 李代娣

“从农民工成长为如今的社会工作者,这15年,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旅程。”10月14日晚,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来自协作者团队——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南京协作者)的社会工作师王瑞海向广大打工青年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80后王瑞海,因病辍学走上打工之路,之后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和学习参与社会工作,最终走上了“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者之路。

生命联结,从认识协作者的那一刻开始

“我叫王瑞海,大家都叫我大海,我是1981年生的,老家在河北张家口尚义县的一个小村庄,中学因病退学,20岁到北京打工,做过煤球厂工人、送水工、保洁等。”王瑞海早年的经历跟许多普通打工者一样,而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

2003年“非典”期间,王瑞海在北京做保洁工,某天下班回宿舍时遇到了前来送防疫物资的协作者志愿者。“到北京打工后我还是第一次被人关心”,这份温暖让王瑞海产生了对社会工作的好奇。通过接触,他发现协作者有很多打工的志愿者,他们的多才多艺让王瑞海非常羡慕。后来,王瑞海学会了摄影,“我想我也可以拍拍农民工的生活,通过协作者让更多的人关注农民工。”2006年,王瑞海申请加入了北京协作者的志愿者队伍,参与了民众戏剧《一个民工的美丽期待》的创作及演出,第一次设计开展了摄影兴趣小组活动。南京协作者成立的时候,他又加入了南京协作者筹备队伍,但当时还是一名志愿者。之后经过3个月的实践培养,2007年,他正式成为南京协作者的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就像黑夜里的路灯光,指引我走在生命的旅程上,做更好的自己!”王瑞海在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信,完善自我认识,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的发声,引起社会对打工群体更多的关注”。

从内向到自信,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时候,说话都支支吾吾的,和今天相比简直判若两人。现在大海成为了我的学习榜样。”来自协作者学堂的一期学员张艳艳,也是协作者当年的志愿者,王瑞海的改变让她觉得,通过学习和参与社会工作,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瑞海原本特别内向,刚开始做志愿者时,有一次做工地文艺探访,他在台上就一句台词,还因为紧张没有说出来。不过王瑞海发现,在协作者大家庭和打工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被接纳。“不管我说话声音再低,大家都会微笑着看着我,还给我鼓掌。在志愿服务中出现错误,大家也是和我一起总结问题、经验。”在大家的鼓励下,王瑞海也越来越愿意去表达,去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

这些年来,王瑞海参与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开展,负责多个流动人口与流动儿童服务项目的实施,开创了以项目化培育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的志愿者培育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他抽空自学大学课程,通过了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证书,是协作者“团结协作助人自助”理念的受益者,也是传递者。

真心热爱,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

“做社会工作这么多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王瑞海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明白这个问题背后隐含的意思:社会工作是公益事业,从业者收入不高;这个职业不被大众了解,社会认同感低;长期服务困境人群,经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些问题王瑞海都经历过,但他觉得只要自己真心热爱这份事业,认可这份事业,就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来源。

2010年,一名只有小学文化、身体有点残疾的安徽籍大姐因为与单位的劳动纠纷求助到南京协作者。王瑞海为她提供了咨询服务,告诉她按照法律规定具体应该争取哪些赔偿,并鼓励她买一本劳动法律的书学习法律知识,然后再去找相关的部门投诉。后来,在南京协作者的帮助下,她不仅拿到了自己的合理赔偿,还通过调解、申请仲裁帮助自己的工友争取劳动权益,获得合理赔偿。这位大姐也成了南京协作者最忠实的志愿者。

“这些年来,我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而也正是这样的案例,一直激励着我在公益这条路上走下去。”王瑞海相信,社会工作在未来一定会被大众所周知、认可,他希望自己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