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时,他们坚守在救治最前线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辞旧迎新时,他们坚守在救治最前线

发布时间:2023-01-04 10:44:12

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落地,医院发热门诊、急诊患者迅速激增,“保健康,防重症”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各大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ICU)、老年医学科等重点病区也迎来了最忙碌最艰难的时候。当城市的烟火气逐渐回归时,当大家忙着辞旧迎新时,广大的白衣战士还坚守在危急重症救治一线。他们凭着过硬的职业本领和不惧危险、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守护着百姓的健康。

坚守的医护,筑起抗疫“防波堤”

焦虑的患者等在抢救室门前,广播里喊着“***的家属请到谈话室”;有患者家属拿着分级三级的挂号单,焦急地越过等待医生看结果的复诊队伍;坐在急诊的诊台前,医生边问诊边忍不住地咳嗽,但戴着面屏和N95口罩,一个班都喝不上一口水……这是凌晨4点多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抢救室,也是第一波新冠感染大规模冲击的最前线之一。

“最大的困难是不断有医务人员倒下,而患者却不断地涌入,那种眼看着包围圈不断缩小,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的无力感,其实是很让人焦心的。”回想起难熬的第一周,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旭锋说。骤增的门急诊量对上无可奈何的减员,一边是焦虑、痛苦的患者,一边是坚守、疲惫的医护,在“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那道“防波堤”。

面对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激增的情况,省人医及时调整策略部署,采取“发热门诊与急诊一体化管理”策略,统筹资源,优化流程,将发热门诊交由急诊托管,发热患者来院后得到“一站式服务”,既减少患者分流转诊的奔波,保障患者诊疗的延续性,急诊和发热门诊救治能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各党总支、各科室积极支援,分批次安排医生到发热门诊急诊、工作。全院上下达成高度共识,千方百计做好医疗资源扩容。

针对血透、放疗、手术等特殊人群,医院积极应对,全力保障患者治疗“不中断”。“年轻的医务人员感染倒下,我们科主任们就顶上,所有人已经竭尽全力,为了重点人群不出问题,我们一定坚持再坚持!”肾科主任毛慧娟深情地说。

全力以赴,因为“病人还在等着!”

“只要不是高烧到39度,或者实在爬不起来了,大家都坚持到岗,没有怨言,因为病人还在等着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家园院区急诊中心护士长谷茜又是心疼又有些骄傲地说,“我们的医生护士真的很好,很团结,很有奉献精神。”

从2022年12月22日的368人,到25日593人,再到28日755人,这是二附院姜家园一个院区急剧上升的急诊量,而如果加上萨家湾院区和迈皋桥院区,仅28日一天,这个数字是2225人。

数字每天都在攀升,同样直线上升的是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二附院姜家园院区急诊中心有护士30多名,年龄最大的56岁,最年轻的20岁,“除了一位产假,一位护士因为有其它严重疾病,其余全部在岗”。

医护人员感染新冠最严重的时候,急诊排班从周排班制改成了日排班制,随时都有人“倒”下,但很快又有人“顶”上来。

来到急诊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其中不乏高龄,伴有其它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症状就会比较重。面对这种情况,医护往往顾不上其它,“90后护士赵婷,小夜班的时候吐了,她自己不说,坚持上班,后来另一个护士刘雯知道了,尽管身体也不舒服,但主动提前两个小时来接班”,谷茜说,这样的事情很多,“因为大家都有一种紧迫感,面对病人,必须快速响应。”

应收尽收,守住患者“生命线”

制定方案、统筹床位、专家会诊……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贤梅教授总是身先士卒,自从疫情防控放开后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她自己发热后,脸烧得通红还在岗位上坚守,实在坚持不住,就回家休息了小半天又继续上班,因为放心不下患者,早晚她都要亲自对病区的重点病人进行查房,查一遍才安心。每天上百条的电话、信息、微信语音,经常大半夜还在为患者协调床位,忙起来脚不沾地。

作为医院的“大管家”,周贤梅主任还承担着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的重任,面对疫情冲击,患者激增,医护减员的现状,她必须带领疫情防控专家组想方设法,扩容增员,协调医务处、护理部等统筹调度全院医护和床位资源,目前医院在原有各种监护病房50间基础上,又整改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100间,保证医疗秩序忙而不乱,保证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人手不够是最大的压力,医护人员只能稍作休整,基本上休息两三天便复岗工作,“两周前西17病区的护士连续中招了七八个,只剩下四五个护士,而当时病区还有30多个住院病人要照护”,西17病区李娟护士长12月18号感染了新冠后,高烧到39度,也只是休息不到三天就返回岗位。“周贤梅主任特别关心全科医护人员,叮嘱大家喝医院公布的防治新冠的中药方剂,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尽全力守护病人。”

跨年夜,他们守护城市的“花朵”

“医生!护士!快来救救我的孩子!他以前也有过发热,但这是第一次出现抽搐,吓死我们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很担心孩子的安全!”

2022年12月31日晚7:30,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抢救室被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暂时的平静。一名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长抱着孩子神情慌张地飞奔过来,十分不安。患儿被抱入抢救室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孩子的应答,双目凝视,口唇青紫,测量体温显示高热39.3℃!值班医生汤瑶瑶和护士张潇雨、吴玲立即开始中西医结合抢救,给予患儿氧气吸入,心电监护,静脉采血,开放静脉通道等救治,中药灌肠镇静后患儿终于恢复了意识!

没想到几乎在抢救过程的同时,先后又有两名高热惊厥患儿被送到抢救室!

“我们家孩子一出生就在暖箱里住了三个多月,手和脚的血管都被扎了很多针,特别不好打,护士你们轻一些,看仔细……”家长的话音未落,护士张潇雨一针就成功为患儿开放了静脉通道。家长紧绷的眉头终于渐渐舒展开来:“你们技术真是太好了!我的孩子有救了!”

三名高热惊厥患儿都被抢救成功后,汤医生一一耐心向家长交代了病情及回家后的注意事项,看着家长们远去的背影,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马上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记者 徐嵋 通讯员 杜丽娜 宫丹丹 陈艳萍 麻云 孙茜 杨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