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明明:科技创新加快食用菌产业升级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娄明明:科技创新加快食用菌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3-02-24 11:13:19

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 郑微 鹿娅

上午8点,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娄明明换好工作服,拿起手电筒、二氧化碳测定仪等设备向出菇房走去。

“因为每种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不同,每间出菇房都需仔细观察记录,随时对食用菌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调整。这是我们技术员的职责。”娄明明一边观察记录一边说。

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徐州铜山区新区街道徐村。徐村种植食用菌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转型为拥有金针菇、杏鲍菇、白玉菇、蟹味菇、海鲜菇等多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模式。该村食用菌产业园总占地面积6000亩,年生产总量近10万吨,正从食用菌生产大村升级为食用菌产业基地。

在这场食用菌产业升级的变革中,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娄明明这样的产业工人,积极参与产业升级改革,研发新型食用菌种植方法,缩短了食用菌生长周期,提高了产量,为企业增值创效,并与时俱进催生出一系列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从而满足食用菌产业的快速转型与实际发展的需求。

每天早上来到公司后,娄明明要逐个查看菌菇的装瓶、品保、接种、培养、出菇整个工艺流程的正常参数状态,根据菌菇的生长状态调控设备参数,随后再做笔记整理。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配方的优化、新产品的研发。

2020年,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原工厂因设备老旧,已不能满足低温型的金针菇工厂化要求。娄明明提议转型种植中温型的蟹味菇、白玉菇、鹿茸菇,“这样既能降低设备需求,也可以满足公司出口需要。”

据了解,当前蟹味菇、白玉菇多是固体菌种栽培,为了缩短培养周期,娄明明和他的团队坚持用液体菌种栽培。从栽培容器的瓶盖选择到配方的筛选优化,娄明明与同事加班加点攻克技术壁垒。那段时间,他们夜以继日地待在实验室、出菇房里攻坚克难。

娄明明说,在菌种培育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培养菌种时,由于前后上下温差比较大,导致菌菇的生长状态不一样。面对问题,团队不畏艰难,一方面加班加点,关起门来讨论、研究、做实验;另一方面虚心请教设备方面的专业人员和外协技术人员,并不断进行优化参数、改造设备。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一点点积累、一点点突破。凭借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团队迎来胜利曙光。

“我们之前培养周期是110天,通过改造后达到75天,培养周期缩短了很多,整个成本都降低了不少,效益也提高了许多。”娄明明高兴地说。

就像这样,娄明明和他的团队通过专题讨论、小组交流、技术试验等多种手段、多次尝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工艺技术难题,全力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多年来,娄明明负责的技术部带领各个车间围绕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核心问题,始终保持着创新热情,针对改善设备、优化工序、创新生产配方、实验新品种等进行了上百次的工艺创新实验。截至目前,共研制适宜的生产配方4个、新品种8个。在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中,公司产品平均单产提升了30%,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了2%,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能力。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蟹味菇、白玉菇生物学转化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畅销到国内外市场,很好地实现了产业的转型。

娄明明和他带领的团队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公司的认可。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保这样评价道:“娄明明作为我们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在技术创新方面,生物学转化率从原来的90%做到现在的130%,为公司生产技术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未来,娄明明表示,将更好地结合市场开发新品种,因为食用菌行业发展很快,产品要求愈加多样化,压力也很大。“我们将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标准化、节能化、智能化,推动食用菌产业真正做强做大。”

摄影 韩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