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匠心攀登 铸造“大国重器”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执着匠心攀登 铸造“大国重器”

发布时间:2023-03-02 09:14:13

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孟维——

执着匠心攀登 铸造“大国重器”

本报记者 洪艳 胡佳

“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但更多的是一种激励,我会坚持干下去。”捧着金灿灿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奖杯,“江苏大工匠”、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特级技师孟维,由衷地感慨道。

参加工作20余载,孟维凭借一股“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制造精神,破解了高强钢加工工艺、起重机核心零部件中心回转体加工等诸多难题,发明了“孟维滑轮操作法”“G1代起重机中心回转体套筒加工法”等177项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9次荣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在中国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加工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

追求极致练就“工匠绝活”

2002年,孟维以优异成绩从徐工技校毕业,进入徐工重型工作,成为一名普通车床操作工。第二年,企业首次引进数控设备,作为车工尖子的他被调整到数控岗位,成为厂里首批数控车工。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孟维深感原先在学校学习的普车加工知识与生产一线实际存在不小差异,尤其是在使用数控车床加工新材料、新技术领域更加无从下手。

“我没有气馁,就一门心思想着一定要把数控加工技术学会、学深、学透、学精,在数控加工岗位上干出一番天地。”孟维向记者透露当时的心境。就这样,从未接触过数控知识的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从最基本的《数控编程与加工》学起,一有空闲就查阅资料,一有专家来就打破砂锅求教,一有问题就钻研到底。为实现复杂零部件切削加工,他还死磕Pro/E、CAD等各类绘图软件,勤学苦练CAM等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从计算机“小白”修炼成了专家。

从初学到精通,孟维放弃了休息时间,每天都会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并积极参加各级别的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快速提升知识面,拓宽技能视野。备赛期间,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吃住在训练场地,妻子怀孕生产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又转身投入到训练场地,以“一根筋”精神苦练技能。周围的师傅们看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小伙子心生疼爱、不吝赐教,传授了孟维很多实用加工诀窍和技能。孟维没有辜负期待,一举夺得全国技术能手、省赛冠军等多项荣誉,并连续三届被聘为全国共青团“振兴杯”技能竞赛专家。

一路走来,孟维练就绝活绝艺,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金牌专家”。

精益求精雕琢“重器精度”

2021年11月,徐工重型5款百吨级C系列新品重磅发布。作为高端全地面起重机国产化里程碑式产品,在起重性能、动力性能、智能化水平、操控性水平上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且大到钢铁巨臂,小到螺丝螺帽,所有零部件均为中国制造。这是行业内首次实现大吨位起重机领域的完全国产化。

此前,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购买周期长、价格高昂,更面临“卡脖子”的风险。为此,孟维带领团队迎难而上,通过双槽刀分区控制技术、径向一体化自动装夹技术,先后攻克了单缸插销缸头、中心回转体、测长电缆卷筒等6种核心零部件难关。经过上百万次磨损及加载试验,6种零部件试验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垄断,彻底摆脱了国外的技术掣肘。

时间回拨到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工集团,孟维作为技术工人代表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孟维心中燃起了斗志。他带领团队,精益求精雕琢“重器精度”,挺起制造业的“硬脊梁”。

2022年9月2日,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超大型装备调试试验基地迎来了全新下线的新晋“全球第一吊”——XCA2600&XCC2600。2600吨级“孪生”起重机的出世,再次拉高了全球最大起重机门槛,将全面提升大型陆上风电机械安装效率和安全砝码,中国制造再次惊艳世界。“世界第一吊”犹如擎天巨擘,对零部件的品质、精度要求更加苛刻。构成2600吨级起重机的关键零部件,均是出自孟维及其团队之手。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孟维不断进行刀具的制作和工艺方法革新,一个个精确至微米的零部件印证了他技艺的炉火纯青。在2600吨起重机的研发过程中,原有超起转接结构承载能力在2000吨级起重机已经达到极限。“当时我们也遇上了整个行业都无法攻克加工精度难题。”孟维告诉记者,“因为新设计的重载转接结构过于复杂,致使全球起重机吨位无法突破。”为此,孟维前前后后做了左、右单向成型刀等18种非标刀具,一点一点拼出了新的转接结构。经测试,孟维加工的转接结构完全符合2600吨需求。

如今,由孟维加工出来的超起转接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徐工千吨级超大吨位起重机上,更成为“全球第一吊”完美运转的关键性保障。此项技术的突破,使得“全球第一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敢为人先争当“智造尖兵”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孟维主动拥抱智能化时代机遇。2018年,他主导了行业内首条零部件智能产线的设计和制造。当时,技校毕业的他面对复杂的数控机床和资料中密密麻麻的英文,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让机器与人对话,不断提升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他积极参加大大小小的培训,不分昼夜翻阅手册、字典,查阅相关资料,全力配合工程技术人员,一次一次地修改图纸。建设中期,孟维吃住在安装现场。“那时候,厂家的安装工都下班了,我还围着线体不停地查看,脑子里想象着机器运转的场景、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随时做好记录,第二天再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修改。”孟维回忆道。

如今,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已成功在8~1600吨系列轮式起重机固定体自动化加工过程中运用,形成行业内首条多产品多机型混产、智能无缝排产、工步过百的深孔零部件离散型智能加工线,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产线运用后,孟维进一步将7道工序缩短为3道,加工周期缩短2天,效率提升300%。2019年,该项目助力徐工重型一举斩获工程机械行业唯一“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20年间,孟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先后创新了177项操作方法、解决了121项生产难题、设计了32种非标刀具,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起重机转向节数控车削加工》等论文5篇,发明《起重机单缸插销油缸缸头快速拼点装置》等专利2项,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500余万元。

初心不改打造“创新团队”

“练好技术,为中国制造发光发热,是我的初心使命;做好传承,带动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是我的责任担当。”孟维不仅自己有一颗匠心,更怀着一份产业报国的大情怀,他将钻研多年的技术精髓无私奉献出来,推动企业行业发展,并培养了一支创新型“工匠队伍”。

他与徐工多家兄弟单位的首席技师签订了帮带协议,被5所技师院校聘为高级指导教师、企业实践指导师、专业建设委员。2017年12月,孟维入选江苏省第五批产业教授,被聘为江苏安全技术学院等3家高职院校的实践导师,与江苏安全技术学院开展了横向科研课题《新一代起重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柔性化焊接工艺的优化与培训》等项目,既为学校增加了新的工种专业,又为公司焊接机器人工种培养了后备技术人才。孟维将所掌握的先进操作方法编成教材30余本,其中《数车加工工艺与刀具应用》《数控车高级操作应用》等5本成为企业多能工培养指定教材。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14人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一等奖、2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6人夺得“江苏省技能状元”、9人晋升为高级技师、25人晋升为技师。

在工作中,孟维始终坚守“质量就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的信条,严格要求自己。他认真钻研方法、加工心得,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钻研经验及时向同事们分享,带动大家共同提升技能水平。为解决薄壁类零件、核心零部件、消防水炮中枢轴加工变形切削变形难题,孟维收集常用脆性材料、塑性材料切削性能数据,结合刀具技术应用,建立了公司切削参数数据库,参与编写《磨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撰《车工省级题库建设》,促进了全行业的标准化良性发展。为完成企业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孟维主动请缨,将公司内有绝技、绝招、绝活的一线骨干精英汇合在一起,成立孟维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工作室打造成为工匠人才的“孵化器”。

“再庞杂的‘大国重器’也要从打好一颗‘螺丝钉’开始。”孟维表示,即便只是一名普通技工,只要钻得够深、打磨够细,一样能在制造业这个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

扫码看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