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强“堡垒”守正创新推进产业工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3 10:17:42
张旭照 苏玲玲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会认真贯彻落实省总工会要求,紧紧围绕江苏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工会干部服务水平、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夯实产业工会组织工作基础,切实发挥好产业工会桥梁纽带的作用,努力建设坚强有力的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桥头堡”。
立足“三个强化”,聚焦政治引领
强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强化党建带工建,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三创争两提升”活动,形成了“党建带动、工会能动、双向互动”的党工共建工作格局。全行业有5个单位被评为“三创争两提升”省级示范单位。
强化班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深入走访、调查研究、座谈交流等形式,科学把握职工思想特点,创新工作机制和载体,充分激发交通职工立足岗位创佳绩的无限动能。全行业共有5个班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案例、2个班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法被省总工会通报表扬。苏汽集团作为全国试点单位,开展以“高举思想引领旗帜,激活企业发展动力”为主题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其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强化交通职工文化建设。通过建立队伍、打造阵地、健全机制、擦亮品牌,切实发挥职工文化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组队参加省第二十届运动会职工部比赛,荣获省产业工会组首位。积极打造“职工书屋”品牌文化,不断丰富书屋藏书、优化书屋设施、改进读书环境、开展读书活动,推动交通职工整体文化素质提升。
用好“三大载体”,聚焦机制建设
组建江苏交通职工文化联盟。运作中,以“三个结合”保障联盟切实发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作用。推动职工文化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依托职工文化联盟阵地,反映交通职工生活、展现交通先进典型、弘扬交通正能量。推进职工文化与交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行政支持配合、工会组织实施、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职工文化与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各级交通工会依托文化联盟加强交流、互学互鉴。
组建江苏交通职工摄影队。首批会员26人,均为市级以上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队深入交通重点工程现场、交通执法一线、交通运输场站、交通安全生产和污染防治前沿开展“摄影微调研”,并举办“喜庆二十大职工微心愿”摄影展。
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在镇江成立首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着力发挥模范引领、名师带徒、攻关创新、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五大作用,为交通行业培养出更多知识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帮助各单位解决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难点问题。
实施“三大工程”,聚焦赋能成长
实施交通工程建设职工技能提升工程。2021年起在全省交通重点工程项目部建设产业工人培训中心,搭建岗位培训、技能提升的平台,全面发挥交通产业工人培训的集群效应和联动示范效应。
实施工会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省市县多层次的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开拓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标准、激发创新意识。全年全行业举办各类工会干部培训班近50场次,参训工会干部近3000人。
实施大调研大改进工程。开展全省交通运输工会工作和第九次交通职工基本状况调研,全面了解我省交通系统职工队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变化,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状况,为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理论准备和决策参考。
实现“三个突破”,聚焦权益维护
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各级交通工会坚持“党建引领带工建,工建服务促党建”的工作机制,主动对接省市县总工会、人社等部门,做好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支持保障工作,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货车司机群体建会入会步伐有所加快。推动省总工会确定的试点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印发《交通运输新业态货车司机建会入会与权益保障文件汇编》,提高各市建会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淮安、连云港市成立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和网约车行业联合会。南京、苏州等多市都已建立市级货运工会联合会,力争把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
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坚持“以服务促入会”理念,多领域开发货车司机服务阵地,拓展更多暖心服务项目,及时有效为货车司机提供服务。2018年至今,全省建成86个“司机之家”,并同步搭建“网上司机之家”,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的服务场景。夏季高温期间开展货车司机夏季“三送”安康慰问,疫情期间开展“战疫同行一路有爱”货车司机关爱行动。2022年省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交通运输新业态货车司机安全行车劳动竞赛。编写《货车司机安全行车精编》,用简单、专业的驾驶知识为货车司机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