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程:智能制造披甲铸盾的“工艺尖兵”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孙鹏程:智能制造披甲铸盾的“工艺尖兵”

发布时间:2023-05-19 11:25:37

孙鹏程:智能制造披甲铸盾的“工艺尖兵”

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 于鹿


“匠心是爱岗敬业、不遗余力、精益求精、使命传承,还要有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如果说我有什么绝活儿,那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些。我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除非你并不想做好。”作为智能制造披甲铸盾的“工艺尖兵”,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焊接机加工工艺室主任孙鹏程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

10年前,大学毕业的孙鹏程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进入徐工,从事工艺技术一线工作。实习期间,他主动申请到一线焊接岗位。“焊接作业确实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技师不仅要承受电弧3000摄氏度以上的光热辐射以及焊接烟尘的危害,还要在焊接操作过程中保证焊枪的角度、焊丝干伸长度、焊接电流等都符合标准。”

面对“苦、脏、累、险”的工作,孙鹏程想,如果危险的工作都让机器去做,工友们只需要远程操控多好!为这,孙鹏程一直在产品技术研发、技术革新的道路上奔跑。

在徐工铲运生产制造车间内,一台台机械手臂正在代替人工作业,拼点、焊接,工人只需站在旁边动动手指,按下操控面板,即可完成工件的焊接作业。机械手有条不紊高效运转,机器人闪转腾挪动作娴熟……指着眼前粗壮有力的橘黄色机械臂,孙鹏程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油箱智能化升级改造线,我们通过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从油箱单板件来料的自动物流、油箱的全自动拼点,到自动满焊、试漏、自动清洗、装配全过程的自动化流水化生产。”

2020年,徐工铲运事业部以智能制造、精益生产、价值工程“三驾马车”为驱动,实施自动化无人化改造项目,孙鹏程主动加入智能无人化攻关小组。在徐工铲运车间的另一端,拉杆法兰自动焊接系统灵活地来回作业。这套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领域的OCR图像识别技术及机器人多机协同控制技术。开发这一套系统,孙鹏程和他的团队整整花了14个月。这套系统最大的瓶颈在于二次上料后物料的位置发生变化,机械臂抓取的方向、位置、姿态,都需要无数次的计算。孙鹏程回忆:“那段时间我们的神经都紧绷着,每天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收集机器人各项数据,然后建立数模,一个数据不准确,就要推翻重来。”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480多天的钻研和探索,200余次的推倒重来,50多次的优化改进,视觉识别自动抓取技术与结构件机器人焊接融合应用成功用于生产,单台制造效率提升两倍,动臂、拉杆类总成自动化焊达率提升至100%,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近200万元。

“研发”这个词,从孙鹏程大学毕业至今,已整整伴随了他10余年。数字化改造、编程、技术攻关……为了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几乎成为他工作的全部。在焊接机器人编程调试维修的过程中,孙鹏程不断学习机器人软件系统、电气电路、编程语言、液压工装等专业知识,反复进行焊接工艺实验等,掌握了机器人程序编写及机器人应用的边界条件。通过制造技术的革新、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应用,充分释放了劳动力。

10年来,孙鹏程深耕自动化及焊接技术研究,同团队小伙伴一次次突破技术“天花板”,首次实现机器人弧焊技术在装载机驾驶室应用,开创大型结构补焊流水化作业先河,补焊效率提升30%。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实施无人化和自动化、智能化项目改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用高精尖产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技术力量。在徐工“珠峰登顶”的日夜奔袭中,孙鹏程成为智能制造披甲铸盾的“工艺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