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全职儿女”多点宽慰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给“全职儿女”多点宽慰

发布时间:2023-05-19 11:29:46

给“全职儿女”多点宽慰

周稀银

每个周末念安都会带着孩子去妈妈家做晚餐,她负责打下手,父亲变着花样做拿手菜,看着母女两人大快朵颐,父亲会倒上一盅白酒,半眯着眼睛享受这天伦之乐,妈妈再聊聊过往的事情。“这是一份充满爱的自由职业。”在念安看来,她现在的状态属于“眼前没有好机会,所以停下来看风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全职女儿”的她不需要承担来自生活的压力——爸妈每个月给她4000元,不够了还可以再要。(5月16日《海峡都市报》)

“全职儿女”几乎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职业”之一。网络上对“全职儿女”的解释是,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清晰的职业规划,但受限于近几年渐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选择暂时在家作为过渡,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考公考研上岸。“啃老了,但也没完全啃。”

结合报道中几例“全职儿女”的故事,我的看法是——

第一,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啃老”。一般就是这些儿女在职场的“休整期”,有条件的父母不妨接纳,尤其要理解他们短期的艰难,提供“避风港”,给予亲情慰藉,共渡难关。

第二,年轻人选择“全职儿女”需要量力而行。几个例子中大多数父母有退休金,或家庭经济殷实,对于那些缺乏经济后盾的年轻人,选择做“全职儿女”时需慎之又慎。而一旦真的回家了,可作休整、充电、备战期,千万不能“摆烂”,要尽可能地为父母减轻家务和经济负担。

第三,社会要有宽容的态度和扶持的措施。就业压力较大,工薪阶层尤其是年轻人辞职或被辞退已成常态。而选择做“全职儿女”,又何尝不是年轻人的一种工作新形态和生活新方式?不能总是用传统意义上主流成才观简单加以否定,更不能给予偏见和歧视。其实失业保险是“全职儿女”一定的保障,如何给予“全职儿女”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就业选择,这也是社会课题,而不纯粹是年轻人及其家庭的私事。

总之,“全职儿女”与传统意义上的“全职太太”“全职保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既是社会多元化的体现,不必惊诧和排斥,又是当下就业难的一个重要过渡期,需要父母以及社会多加宽慰、多加支持,协助他们完成角色的转换,更快更好地融入职场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