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聚焦”推动仪征产改提质增效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四个聚焦”推动仪征产改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06-20 11:30:53

“四个聚焦”推动仪征产改提质增效

仪征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王红英

近年来,仪征市总工会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瞄准产改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围绕“四个聚焦”推动产改走深走实,切实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立根固本,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突出凝心铸魂。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进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产业工人,在试点企业开展主题宣讲13场,用职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拓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知识线上答题,参与职工1万余人;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和“义工教授”讲座36场;打造“工‘惠’领读”职工阅读品牌,举办扬州市第十四届职工读书节推进会暨“真州雅集”读书分享、职工阅读能力提升培训班、读书征文等活动。

发挥榜样力量。大力培养选树产业工人先进典型,将劳模先进评选名额向产业工人、特别是向技术骨干和劳模工匠倾斜,推荐评选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5名、工人先锋号24个,其中产业工人获奖人数占比40%以上。以网络直播方式举办“学习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劳模工匠事迹宣讲暨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展示交流会,吸引1.5万人在线收看。

聚焦建功立业,赋能产业工人成长

竞赛淬炼,打通成长快车道。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开展市级以上劳动技能竞赛和产业工人系列擂台赛10场,圆满承办扬州市重大项目劳动竞赛和叉车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年有1.7万名职工参加劳动竞赛活动,2000多名职工通过技能提升活动晋升了职业资格等级,在产业工人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培训赋能,跑出成才加速度。推动市人社局、技师学院和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不断拓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渠道,通过就业培训、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全年培训职工3000人次以上、企业新型学徒制200人、班组长410人。

育用结合,夯实创新根据地。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新建3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与科技镇长团联姻共建。广泛开展职工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13个项目获扬州市级表彰,产业工人创造潜能进一步释放。

聚焦关心关爱,提升维权服务质量

保障民主权利。在试点企业大力推广“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企务公开和职代会规范化。永辉散热管公司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6家企业被评为扬州市集体协商质效评估三星级企业,仪化设备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强化权益维护。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劳动法律监督、劳动用工风险评估行动22场,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隐患随手拍、安全先进班组创建等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产业工人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促建会,深入开展“仪工暖新”行动,完成3家新业态企业2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深入实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发放各类慰问补助金300余万元;新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职工好食堂等服务阵地25个,成功创建扬州市级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2家,组织110名劳模和一线产业工人疗休养,让产业工人工作生活更舒心。

聚焦扩面提质,实现创新创效相辅相成

扩大试点范围。明确第二批试点园区和26家试点企业,推动产改在乡镇全面试点,促进各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在职业发展、技能提升、岗位创新、产教融合、保障服务等方面进行多个项目化试点,在当地电视台开设《产业工人时代风貌》专栏,推广一批产改试点企业典型案例。

突出特色亮点。不断巩固汽车产业集群产改成果,推动“五联机制”落地落实,全市产业集群产改工作得到省产改评估组的高度评价,并在省总全委扩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提升联动水平。进一步健全党建、产改、工建一体化推进机制,深化产改成员单位交流协作机制、产改“三员”队伍工作机制,推动各单成员位发挥自身职能和资源优势,在宣传教育、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同向发力,共同推动产改工作走向深入。天达公司、河海建设公司分别成为省级、扬州市级非公企业“三创争两提升”示范点。

小编说:仪征市总工会坚持以产业工人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使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得实惠、真受益来谋划和推进改革,切实加强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着力加快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大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完善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深化协同配合,让推进产改的政策支撑更加有力、制度保障更加坚实,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不断推动产革传导到基层、落实到企业、惠及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