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影响着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是什么影响着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8-23 09:38:06

在以前,谈恋爱、结婚就像人生的一个必选项,到了年纪就得做。而如今,年轻人的恋爱观念、婚姻观念发生改变,更重视自我感受,他们认同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但有爱情不一定要进入婚姻,个人具有完全的决定权。“圈子窄”“性格宅”“交流难”等高频词,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群体交友难的社会现实。如何让单身青年大胆爱、放心爱,全社会应营造一种有利于青年人婚恋的氛围、环境和条件,让那些愿意走进婚姻的青年人安心地走进婚姻!

搭子社交、crush风靡、线下cos委托……这些话语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常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而与此同时,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呈持续下滑的态势。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把婚姻比喻成被围困的城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青年人冷婚热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其中的原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婚恋观,才能破解婚姻的围城之道。

婚恋难成普遍现象

首先,单身人口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民政部统计,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据为683.3万对,这是继2020年跌破9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大关后,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700万对大关。而离婚率逐年上升,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从未降过。又因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调,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男性单身人口,人口性别失衡这个社会大背景是脱单难、婚恋难的重要人口学原因。

其次,婚姻的市场化、物质化和商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结婚准备房、车和彩礼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婚恋难的压力源。相爱是两个年轻人的事,结婚却是两大家子的事,多少有情人皆是因为双方彩礼谈不拢而一拍两散。

当下,中国已经进入重视婚姻自由、人格尊严和婚姻质量(生活满意度)的时代。尽管婚恋难是不争的事实,但多数青年仍然愿意等待而不是将就,当代青年将有无感觉、是否有感情和今后的婚姻质量放在了重要位置,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宁缺毋滥是青年男女的共识。

还有很多具体而微的直接原因影响着青年的恋爱、结婚状况。由于婚恋成本上升,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闲暇时间少,社交圈窄小,学制长等原因,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被迫晚婚或单身。

总体来看,当代越来越多的婚恋问题正在显现:可爱可亲可意可配的结婚对象难寻难找,追求婚姻质量的声音越响,落单的概率也就越高;初婚年龄延长,晚婚晚育普遍等等。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相对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当代青年择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当代部分青年对婚姻的期望恐怕是外貌主义、物质主义、浪漫主义、攀比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叠加。

一般而言,婚姻的目的有着综合的考量:一是满足两情相悦和合法的性的需要,二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需要,三是相互扶持和生活依靠,婚姻家庭可以给人安全感、排除孤独感。既有传统的文化压力,亦有实际的生活考量。根据多项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当代青年婚恋主流价值观呈现的似乎仍是传统的面目,即讲究门当户对(条件相当)、以爱情为基础、以彩礼为前提。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当代青年婚恋的“现代性”:物质丰裕的时代使得当代青年更加重视住房、私家车、家庭财富、彩礼等物质基础,并有攀比心理,重视外貌颜值,强调人品、性格、个性、脾气等影响婚姻质量的个体因素,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夫妻相处之道、婚姻经营之道、家庭和合之道。

当代青年婚恋重视质量,重视内在的匹配度、心灵的契合度,重视性格与认知的契合度,这是婚姻品质的基本保证,但客观上也无疑增加了婚恋的成本和成功的难度。现代的婚姻之所以脆弱——离婚率升高和婚内出轨皆为不争事实,则在于过分重视颜值和物质等外在的东西,加之外在的诱惑又太多太强,忽视了婚姻共同体的经营和夫妻在婚恋修行中的内省和成长——从小我走向大我,从私我走向无我,从分别之我走向共同之我。

婚姻是夫妻共同体,家庭是夫妻、亲子、父母组合成的生活共同体。婚姻之道是家庭之道的核心,应防止错误的婚恋观对自身和家庭的伤害。婚恋之道就在于掌握好自己和爱人共同成长的节奏,善于平衡和拿捏好各种关系,保持好“度”和“底线”。

归根结底,“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这是至理名言。而且,理想的婚恋一定以真感情为灵魂和基石,展望未来,随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空巢化的发展,低欲望社会将如期而至,结婚率将继续走低,单身主义和不育文化也将广泛蔓延。如何引导青年在多样化的社会中保持正确的婚恋观,是我们当下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朱新秤(原载《人民论坛》,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