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留:巡堤40万公里守护运河安澜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赵景留:巡堤40万公里守护运河安澜

发布时间:2023-08-25 08:42:59

赵景留:巡堤40万公里守护运河安澜

李俊 王槐艾

一根拐杖,一把手电,这就是扬州市江都区运河管理处堤防管理员赵景留留给徒弟的全部家当。即将退休的他对徒弟赵军说,师傅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你,只有管理处发的这把手电筒和师傅自制的这根拐杖。而在赵军的心中,师傅给自己留下了“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够他一辈子受用。

运河边长大的赵景留,20岁就走上了运河大堤,成为京杭大运河邵伯湖段的一名守护者,在河堤上一走就是40年。40年来,他满怀对运河的深厚感情,恪尽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脚板丈量运河堤防,走遍运河大堤邵伯湖段的每一处土地,累计行走40万公里,把运河大堤的秉性摸得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熟,靠“初心、匠心、热心”这“三心”,探索总结出“手到、脚到、眼到、耳到”的“四到”巡查守堤法,成为巡查守护运河大堤的法宝和秘籍。

赵景留时常提醒徒弟赵军,巡堤时,堤上、堤下、堤身内外都要巡查。走堤外水边时,要乘浪花起落的时机,用脚察探破绽和防浪情况;走堤顶时,要查看堤顶和内肩以下若干米的堤坡,注意有无跌窝和裂缝;走背水水坡堤腰,要观察有没有浸漏、滑脱以及草下的暗漏。如果堤脚附近没有渍水池,要在离堤脚较远处巡查有无管涌险情。巡堤查险必须做到“四到”:手到,就是用手摸探和检查;脚到,就是在下雨泥泞看不清或看不到的地方,用脚的感觉来检查;眼到,就是用眼来观察堤面堤坡有无崩挫裂纹、漏洞流水现象,看堤防迎水坡有无浪坎、崩塌,近堤水面有无漩涡,堤防背水坡、地面或水塘内有无翻沙鼓水现象等;耳到,就是用耳细听附近有无水流声,有无滩岸崩塌落水声,从而判断出堤坝的安危。

赵景留的家离他工作的运河大堤不算太远,可他却把“家”安在了圩堤上的9个汛棚里。上世纪90年代以前,汛棚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通电,“家”里除一张桌子、一张床,再无其他,堪称家徒四壁。累了,他就在荒芜的路上歇歇脚;渴了,就捧起河水喝几口;饿了,就吃点随身携带的干粮。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往返于堤上,在平凡枯燥的日子里沉下心钻研,不仅对新患工险段一清二楚,更对“长河口”“鳅鱼口”“鸡毛掸子”等老险工患段了然于心,甚至连獾子洞也如数家珍。铮铮匠心,笃行不怠,他不仅总结出了“四到”巡堤工作法,还通过观测水位水情,总结出“云向上,大水涨”“河边芦苇当标尺,数叶子、看水位”的“秘诀”,成为大运河堤防邵伯湖段的“活地图”。

京杭大运河邵伯湖段堤防位置较为特殊,西侧邵伯湖为淮河入江通道,东侧里运河由于南水北调送水需要,常年处于高水位运行,巡堤压力巨大。为确保堤防安全,赵景留40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不管严寒酷暑,每天上午7点半都准时上堤,20.38公里长的圩堤一天至少一个来回。巡堤时,人在杂草里钻,蚊虫叮咬,蛇鼠四窜,晚上挑灯巡查是常事。遇到雨天,路上泥泞不堪,双脚只能泡在雨靴里,皮肤被捂得发白、发皱、发臭,他也毫无怨言,依然选择坚守在堤段上,因为这里承载着他的青春与汗水。

赵景留不仅以赤子之心守护着运河堤坝,还凭借一腔热心提灯引路,为后来者传授经验,传递关怀,更延续着水利精神。2009年,赵军作为新职工调任邵伯湖管理站时,面对落后的环境,心情一落千丈。赵景留观察到他的情绪变化,默默将关怀渗透进相处的细节里。每天巡堤回来,赵景留都抢着做饭,比照着赵军的口味变着花样烹饪家常菜。无声的安慰与贴心的照顾让赵军很快转换角色,专心投入异常艰苦的巡堤工作中。

每天清早,赵景留和赵军师徒俩都会一同上堤,查看沿途堤防有没有违章建设、扒翻种植和獾子洞,每查到一处都立刻进行清理、铲除,再恢复植被,并且对沿岸群众进行水法及堤防保护宣传。赵景留时常告诫赵军,巡堤查险是一个枯燥、乏味、艰苦的工作,但是既然做了水利人,大运河堤坝的安危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守护运河安澜。

40年巡堤40万公里,赵景留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守护着京杭大运河堤坝的安全。逶迤河堤见证了他的脚步,滔滔河水映衬了他的初心。赵景留,不仅在运河堤坝上留下了他巡查的足迹,更在新一代运河守护者的心中留下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