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职工科技创新“小兵立大功”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镇江:职工科技创新“小兵立大功”

发布时间:2023-12-20 08:59:11

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镇江:职工科技创新“小兵立大功”

通讯员 王照龙 戴秀丽

“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支持力度,引导激励更多职工立足岗位开展攻关革新,解决身边的技术难题。”近日,镇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明确该市坚定走好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目标。镇江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总工会主席高国成表示,全市工会将利用工会组织优势、持续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科技创新。

近年来,镇江各级工会立足服务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助推实现新型工业化,重点围绕四群八链,着力打造了一线职工“小兵立大功”群众性创新活动品牌,点燃职工创新创造热情,一项项岗位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推动镇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搭建平台,提供创新创造舞台

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线职工钱鑫领衔的“应用于降低TTV的单晶硅片的切割方法”发明专利,被评为今年镇江市职工十大发明专

利。该专利成功解决了现有工艺进刀厚薄TTV不可控、集中度差等一系列片厚相关问题,有效提升了产品品质。投入应用后,已累计用于47.3亿片高效单晶硅片的生产,直接新增37.8亿元销售收入、3.85亿元利润、14.8亿元的出口额。

镇江市总工会持续10余年开展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认定,并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创新活动,征集发布“五小”典型案例,认定市级五小“十佳”优秀案例,已成为引领全市职工群众创新创造的示范品牌。工会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引导企业重视和支持产业工人技术创新工作。不少企业将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作为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职工创新项目开发、创新成果实现和创新价值认可,通过设立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创新能手等激励制度,为有想法、有潜力的职工提供能创新的舞台。

加大激励,激发创新创造动能

镇江市各级工会持续关注一线职工渴望成长成才、希望增加收入、期待晋级晋升等需求,加强荣誉激励、促进待遇提升,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自豪感、成就感。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把产业工人发展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推进职称、技能等级评定与职工薪资挂钩,激发产业工人学技术、钻技能的积极性。2021年以来,2人晋升高级职称;18人晋升中级职称;40人获评初级职称,公司获得省、镇江、丹阳三级创新人才奖励共21项。

镇江市总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推进职工创新的难点堵点,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产改年度工作要点和考核评估内容,纳入市总常委会工作要点。给予劳模创新工作室资金资助,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按职工创新贡献参与分配,打通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发展互通渠道,让广大职工的创造智慧得以充分释放。

丹阳眼镜行业工会实行的“能级工资”就是其中典范。他们明确分配向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学历技能等级提升、劳动竞赛获奖的职工倾斜,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搞发明、搞创造的积极性,破解了眼镜企业的“用工荒”。江苏鸿晨集团设置合理化建议奖励、“五小发明”激励、师徒结对补贴等,全年为职工增发工资100多万元。眼镜行业实现了职工收入高起来、企业规模壮起来、行业发展强起来的目标。

示范引领,提升创新创造品质

“开展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增强荣誉感,扩大影响力,同时加大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资金扶持,力求提升职工创新创造的品质。”镇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胡云霞谈起劳模领衔创新深有感悟。目前,全市累计命名160家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2家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10家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1家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9个,2018年以来共发放创新补助资金100多万元。

其中,43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成果300项,47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成果935项,如华电江苏句容发电有限公司成立的以王红、王晓斌、黄永庆、万里香、潘建强5位劳模组成的劳模团队创新工作室,联合进行技术创新,至今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2项。今年,该市12项职工创新成果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收获好评,丹阳慧创医疗设备公司职工梁航完成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获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江苏恒顺醋业职工陈雯完成的《一种醋香型食醋的制备方法》获省职工十大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