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群人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一个人与一群人

发布时间:2024-03-13 11:46:25

一个人与一群人

——张謇状元企业家人生背后的故事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一位状元企业家,他是封建社会的幸运儿,同时又是历史变迁的弄潮儿。创办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校,拉开了他投身工业、农业,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序幕。张謇以宏伟理想和人格魅力引进人才,又以新的社会、新的事业吸引人才。这些有用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为张謇从事大实业、大教育提供了知识体系的支撑。

南通成就张謇,张謇使南通著名。张謇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南通人民共同的事业。他做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必然需要依赖众人的帮助。张謇的“朋友圈”很是宏大,参与和围绕他的企事业的精英层也特别杰出,这是张謇创造“中国近代第一城”恢弘事业的广泛而扎实的人才基础。如果说张謇在其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引领作用,那么他所率领的创业团队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就前无古人的大事业,一个人的领袖和领导作用至关重要,一群人的相帮协助作用也不能忽视。新时代话语体系下阐释张謇企业家精神和张謇的状元企业家人生,也恰好说明了一个人与一群人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

张謇曾经说过,其事业有成赖于不绝贤人助阵,功归“一兄一友两弟子”,其中,“一兄”指三哥张詧,“一友”为沈敬夫,“两弟子”是江谦和江知源。1904年,三哥张詧回到家乡南通,遂成为张謇的得力助手,这为后来形成稳定的弟主外、兄主内的基本管事格局奠定了基础。张詧、张謇兄弟俩因人生经历、视界、性格诸方面有异,意见不同亦乃常情,可终是难得兄弟友爱之情。两人兄弟相长、彼此珍视、合作甚笃,一内一外、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遇到矛盾时也是以大局为要、事业为重。而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的主要合伙人——沈燮均,则是一位杰出的“乡里精英”,“忠坦”公正且“勤勉”,威信极高。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写道,“我父办纱厂开始艰难,终久成功,赞助最力的,要推沈燮均、蒋锡绅、林世鑫、高清诸公,而以沈公为最共肝胆。”此外,凡农垦这类艰难之事,又需要特别肯吃苦、能吃苦之人。张謇所信赖和倚重的人就是其学生江导岷,让他来主持通海垦牧公司的工作。在公司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江导岷可谓是第一大功臣,为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张謇创办第一所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过程非常艰难,从张謇亲订通师“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中就可见一斑。张謇除办学外,还得兼顾国内立宪等社会活动,于是“招谦助校务”,江谦便成为了张謇教育事业的主要助手。

张謇实现实业报国、教育救国梦想的背后,正是早期有这样一个志同道合的核心团队。张謇大生基业中襄助者众多,最不能相忘的正是这四个人。四人之中,三人均可视为企业家。张謇广纳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各方面助手和支持者远不止这些。他们用心、用情,用智、用力,为长袖善舞的“张(謇)南通”奉献才智、出力流汗,张謇也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各方面的助手和支持者中,还有从国外邀约前来的人、送出去到国外留学的人以及优秀的女性人才,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人与一群人的辩证关系。

亨利克·特来克、宋希尚、沈寿等几位重要助手,是张謇倍加爱惜、充分利用中外人才的生动写照。来自荷兰的水利工程师亨利克·特来克,可谓是张謇事业中外国专家的典型代表,担任南通保特会驻会工程师。张謇身边学生辈的助手不在少数,宋希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被张謇亲手送出去留学的青年才俊也有不少,宋希尚则是从南通送出去留学的代表性人物。学成归来以后,宋希尚感恩于张謇的无私资助,便来到大生集团挑起大梁,继续辅佐张謇所创事业,直到张謇去世。此外,张謇还从天津邀聘沈寿来通,用事业留人,对她呵护备至,1914年特请她主持女红传习所,后又创建绣织局,并在上海和纽约分别设有分局,使其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窗口,以此推动沈寿达到艺术成就的顶峰。

众人拾柴火焰才高。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乃张謇一手缔造。然而,“一个好汉三个帮”。张謇创建了如此大的大生资本企业,还有诸多社会事业,一定是少不了众多助手的鼎力支持。支持他的助手,还有金沧江、欧阳予倩、王国维、孙支夏等人,这个名单很长很长。当下,我们纪念张謇,也需要铭记这些助力张謇事业发展并对南通近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

吴昊翔 黄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