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容不得丝毫疏漏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安全生产容不得丝毫疏漏

发布时间:2024-03-14 11:53:38

提起“特种作业”,很多人就会想到维修高压电线、高空装空调、矿井下爆破等,这类作业危险系数大、技术要求高,持证上岗是基本要求。但请小心了,所谓的“专业人员”“专业队伍”中,很可能潜入了一些缺乏资质的个人或工程队。

日前,北京检察系统查办一起特大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案件——嫌犯在网上雇人搭建网站,制假人员只需提供身份信息,花费几十元到几百元,即可拿到一张带“公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扫描证件上的二维码,还会打开假的核验网站,国徽、机关名称、工种信息等一应俱全。目前,已经有超1.9万人购买了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涵盖39种高风险作业。

稍作盘点,因为从业人员持有假证或未取得证件违规作业酿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去年4月,浙江伟嘉利工贸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致11人死亡,事故起因系电焊施工引燃违规存放的拉丝调制漆,4名无证电焊作业人员事后被刑事拘留。不久前,黑龙江齐齐哈尔体育馆屋顶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其中,“实际项目经理不具备执业资格,违法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个人”,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再次提醒我们合法合规作业的重要性。

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看起来并不高明的手段,却能轻易突破持证上岗的防线?根据相关规定,特种作业人员使用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但实际上,特种作业用工需求旺盛,范围广、种类多,发证机关既有应急管理部门,也有市场监管、住建部门,这就导致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监管压力分散。于是,许多人铤而走险,通过办假证混入特种作业队伍,一些用工单位则浑水摸鱼,“认脸”胜过“认证”。

针对暴露的盲点,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多方共管打好“组合拳”。从源头方面,应该进一步严格证件发放和查验管理制度,要加大力度打破“数据烟囱”,推出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方便用工单位查询;在监管方面,应该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要求监管部门定期排查,及时发现使用假证的人;此外,互联网平台也要进一步做好违法信息清理工作,对于发现的相关违法线索及时查处,不能给“制假卖假”留下空间。

此外,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一些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假证亮起了绿灯,属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懈怠,是安全生产理念出了问题。说到底,安全不是成本,不是压力,而是效益,是竞争力。日常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才能防止“一失万无”。只有确保安全合规,企业才能往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发展。相反,如果只顾短期利益选择了“因陋就简”,针尖大的窟窿也能漏过斗大的风。

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