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引领职工群众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团结引领职工群众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发布时间:2024-08-27 11:12:59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技术,关键在人。广大产业工人身处现代生产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落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淮安市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定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热实践中,勇做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主力部队。

强化思政引领,在汇聚改革发展共识中增动力

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用改革的新成就鼓舞职工,用发展的新目标激励职工,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思政素质和投身改革发展的信心决心,在凝聚共识中增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力。

坚持党建工建一体推进。推动企业把支部建在车间班组和项目工地,探索产业链党建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落实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党员“双培养”制度,实施劳模党支部示范引领工程,选树“三创争两提升”示范点11个。坚持思政宣讲一直在线。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工程,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宣讲860场次,受众职工近20万人次。坚持宣讲与基地建设相结合。搭建网上宣讲“四朵云”做好网上职工思政工作,命名15家市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5家市“三种精神”教育基地,建成江苏省首批职工思想教育基地1家、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家。

深化产改赋能,在激发创新创造中添智力

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力量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已不单单是传统的苦干实干、体力速度等,而是具备多维知识结构、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应用,表现出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劳动力迭代升级,具有更强创新意识、更多知识储备、更高技能水平的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人。淮安市总想方设法深化产改为职工赋智赋能。

建好“工匠学院”,强化技能提升。按照“工会—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共建机制,围绕淮安“7+3”主导产业和“353”战新产业集群需求,建设以市级高职院校为主、县区中职学校为辅的两级工匠学院体系,建立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订单式”课程设置,紧扣技能人才培养、职工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实行线上与线下、课堂培训与车间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开展劳技竞赛,强化练兵比武。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发展模式,促进职工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紧抓国家省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以赛促练,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质量,在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标志性、战略性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已连续两年组织开展示范性劳动竞赛,参赛职工10万人次。

实施奖励激励,激发创新活力。出台《淮安市企业一线职工技术创新奖励激励实施办法》,开展“十大先进操作法” “十大发明专利” “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五小”优秀项目评选,对获评职工授予荣誉称号并予以物质奖励。举办科技活动周、揭榜挂帅等,充分展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所辖各县区工会因地制宜推动赋能创活力,涟水县积极构建“赋岗、赋能、赋薪”发展通道,初步建立“以能设岗、能岗匹配,技高多得、薪随能动”的技能层级激励机制;洪泽区依托“党工联盟”,推动纺织行业集群产改;盱眙县持续发力龙虾特色产业集群产改,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打造平台、搭建擂台、构筑舞台,“盱眙龙虾制作”被人社部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体系。

注重示范带动,大力选树培育。把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的总盘子,并加强技能人才的载体平台建设,发挥好6所技工学校、2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作用,支持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努力实现我市产业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目前全市已培育并获评特级技师7人,技能人才总数超6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超20万人。

优化维权服务,在感悟党的温暖关爱中强动力

提高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推动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团组织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率先探索产业链建会工作,将建立产业链党组织、工会联合会、产改指导站等三位一体推进,新成立产业链工会联合会11个,覆盖企业628家。常态化开展帮扶救助行动。发挥好职工特殊疾病互济会作用,健全困难职工的动态监测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困难职工医疗费用自费部分的“兜底保障”。强化职工的就业服务和薪酬激励保障。通过举办“职等你来、遇淮则安”招聘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实习见习交流会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率先开展助推新质生产力薪酬激励集体协商试点,推动技术人才的技能要素、创新成果等按贡献参与分配,形成技高者多得的鲜明导向。注重服务品牌提升。持续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四季”关爱行动,按照“新双15工程”要求建好“工会驿站”114家,发挥“工会红娘”作用为青年男女职工牵线搭桥,打造“文体共享基地”,提供15分钟就近便捷的文体活动场所,开展职工书屋示范点建设并加强与图书馆的互联互通,持续开展“悦读·职工书简”专题读书栏目,举办职工运动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工作要点,建立制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做好劳动领域的风险防范化解。出台《关于建立市劳动争议案件法律援助“四方衔接”机制的通知》《加强协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办法》《关于完善调裁审一体化机制深化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工会+司法”的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机制、“工会+检察”的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机制、“工会+仲裁+法院”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等,完善工会法律服务平台,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自身改革,在争创模范政治机关中聚实力

强化政治引领,注重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营造团结健康、创新创优、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增强工会系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倡导创新思维,注重工作提升。成立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研究小组,开设“淮工@先锋大讲堂”,定期组织创新工作案例评讲并上报省总全总,推动各层次各领域工作的创新提升。

科学考察考评,注重实绩导向。试行“五维评价”和实绩考核相配套的干部实绩评价体系,把党员干部围绕中心促发展的工作实绩积分与事业忠诚、履职担当、岗位胜任、发展贡献、团队融合五个维度的情况测评得分相结合,精准评价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与作风表现,对连续综合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评优评先和晋级晋升,对连续综合考核末位的,进行谈话提醒,以此形成鲜明导向,激发工会干部实干担当的动力。

小编说:淮安市总工会找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切入点着力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扛牢工会使命担当。实施劳模党支部示范引领工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工程等,提升产业工人投身改革发展的信心决心;建立工匠学院体系,深化劳动技能竞赛,创新激励机制,赋能职工成长成才,激发创新活力;建立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机制、多元化解机制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协作机制,深化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擦亮工会服务品牌,团结引领职工群众勇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