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六天六夜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山谷里的六天六夜

发布时间:2024-11-01 09:14:48

现场指挥储层改造

压裂队员工在检泵

油服员工雨中巡检

工人正在安装桥塞

本报通讯员 沈志军 房启龙 裴颖杰

10月的贵州织金,秋雨连绵不绝,丝丝凉意袭人。在织金县三塘镇,煤层气织24井井场上16台压裂车组井然有序地排列于山谷之间,两台砂塔巍然矗立在井场之上,一场大规模储层改造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仪表,第七段已顺利施工完成,停泵。”10月14日22时28分,从江苏省南京市赶赴现场的华东石油局员工房启龙,通过对讲机向压裂仪表车技术员发出指令。这场历时6天6夜的织24井大规模储层改造,至此圆满收官,指挥室里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所有的疲惫不堪与重重艰辛瞬间都转化成了无尽的喜悦与满心的自豪。贵州煤层气工作组的魏长吉感慨道:“今晚终于可以早些休息了。”

织24井是华东石油局部署在织金区块岩脚向斜三塘次向斜的煤层气评价井。此井历时6天6夜,成功完成了7段大规模储层改造。该井纵向分布着多套薄煤层,该局组织精锐力量,反复剖析前期该区改造低产的缘由,进行多轮次论证织24井大规模改造的可靠性。基于造长缝、控缝高、远充填的基本理念,制定出合理的分压模式,持续升级有效支撑压裂工艺参数。同时,现场成立了储层改造技术攻关团队,最终实现缝长400米以上,为织金多薄煤层的高质量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该井顺利施工,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将施工任务交付给油服中心。为保障织24井压裂施工高效且安全地进行,油服中心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油服中心的毛国扬说,工作组成员于9月下旬进驻施工现场组织压裂队伍。施工前,组织全员进行了安全教育、井控应急演练和消防应急演练,以确保各应急响应及时且有效。为保障压裂作业期间有稳定充足的水源,从歹阳河铺设了三条供水管线,在线供水能力达每小时600立方米,还安装了4个500立方米水囊、22个50立方米液罐以及2座100方电动砂塔。

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国庆长假后,他们便来到现场组织施工。10月11日夜里,在第5段施工即将结束之际,现场的混砂车传动件损坏,无法继续施工。深夜,他们立即组织从南川协调一台全电动混砂撬,12日下午完成了安装调试,有效地保障了该井的大规模施工。

压裂专家熊炜说:“第六段是碎粒煤层加近井‘大肚子’层段,这也是指挥员与地层较劲的一段!施工一开始,在低排量下压力便迅速攀升至50兆帕以上。指挥人员通过长时间反复调整段塞、变换排量和粒径来控制施工压力。最终,地层还是败下阵来。虽然压力依旧居高不下,但稳定的输砂通道已然打开,源源不断的支撑剂得以注入储层。前后历经10多个小时的施工,分两次完成了该段的大规模储层改造。砂比曲线犹如上下楼梯一般,可见指挥人员与地层之间的博弈何其艰辛。”

在这次改造的施工过程中,首次引入了微地震监测技术,这犹如给指挥人员安装了“地层潜望镜”。物探专家蓝加达介绍道:“此次我们研究院微地震监测团队与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进行背靠背实时处理,采用有缆20DX检波器接收,设计10条放射状监测线进行实时接收。”

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对压裂过程中接收到的微地震事件进行实时定位处理,实时展示事件。通过压裂形成裂缝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对各压裂段裂缝缝网扩展态势及压裂缝网改造程度进行评价,优化指导压裂设计,评价压裂效果。

“地无三尺平”,在贵州,山路蜿蜒曲折,宛如十八道弯一般,而这也成为煤层气储层改造物资供应所面临的最大考验。供应处的沐永清说:“我们持续精心做细做实‘一平台一方案’工作,组织厂家以及运输队伍提前进行实地踏勘。针对织24井的地理环境与实际路况,编制相应的保供预案。我们就近设立中转场地,精心组织货源,并根据现场施工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保供方案。累计为该井提供了超2000立方米的压裂砂以及26吨压裂药剂,有效地保障了该井的顺利施工。”

这场织 24 井的大规模储层改造,是一次高难度的技术挑战,更是一次团队协作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