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直播产品做专业“注解”
发布时间:2024-11-06 09:38:14
“双十一”的各类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越来越重视,“成分”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热议的话题。相较于各类营销手段,消费者更渴望了解产品的具体成分、技术、配方等,以此来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做出更为理性的购买决策。
科学沟通员因此成为了广大消费者的“翻译”,他们负责详尽阐释产品成分、技术、配方等,并对所销售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核。展望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信息透明度需求的不断提升,科学沟通员的职业前景将更加广阔。
在直播间担当“翻译”
大学毕业后,冯卉成为了一名专为直播产品提供科学“注解”的“科学沟通员”。“2018年,化妆品‘成分党’刚刚兴起,大家聆听品牌讲述的故事,觉得这个成分好厉害、好神奇,便会被深深吸引。”冯卉回忆道。作为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她正是在这一年踏入了化妆品行业,负责对合作达人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专业性进行严格把关。
“我当前的核心工作是深入研究产品及其背后的技术和功效,寻找有效的途径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将产品的卖点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我们还会记录部分产品试用期间的功效测试验证结果。”
冯卉目前在公司负责化妆品的“科学沟通”工作。在她看来,这份工作与她的专业“对口”,使她能够更迅速、更深入地了解化妆品的配方和技术,并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消费者易于理解的语言。
为更好地助力直播间进行产品解读,冯卉有时甚至需要核查一个产品的数十份材料及文献,对产品的配方、技术、功效、使用感受等进行全面剖析。“对于产品的专利内容,我们也需要深入挖掘。一方面,我们要对专利应用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另一方面,我们要对涉及专利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传达给消费者。”
用实验让消费者“看得见”
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美妆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最关注的两大因素是产品成分(58.8%)和产品功效(41.4%);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认为化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说明模糊、功效持续时间短。
如何让消费者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化妆产品呢?
直播内容的可视化设计也是冯卉的重要工作之一。她会通过模拟清除自由基的DPPH实验、展示化学防晒效果的UVLOOK仪器,以及利用热像仪、VISIA等仪器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VISIA,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产品使用前后皮肤纹理、泛红、斑点等的改善效果。与单纯的语言描述相比,这种能够看得见的皮肤改变,能够让消费者在直播间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她认为,产品功效测试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看到产品效果,并规避一些潜在问题。“比如,对于某个产品,我们可能会找不同肤质的人进行测试,以检验它更适合油性皮肤还是干性皮肤,以及在换季时期使用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更高效、更安全的选择。”
消费者正在“专业化”
从业以来,冯卉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科学性正变得越来越敏锐。
“现在信息越来越透明,消费者不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科学性,而且辨别能力也非常强。最初的‘成分党’只是单纯关注成分,后来会研究成分如何起作用、对比成分之间的差异;现在大家不仅关注成分,还关注配方、技术等问题,会对比各家的技术背景、成分优势等,很多消费者都会看得非常仔细。”
这给冯卉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消费者更专业化的需求,她需要快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化妆品属于快消品行业,更新变化非常快。我需要不断学习各个品牌的新动向、新技术,包括学术端(如皮肤学界)的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左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