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索,用“智慧之翼”守护万家灯火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创新求索,用“智慧之翼”守护万家灯火

发布时间:2025-05-16 09:21:16

戴永东和徒弟通过多载荷无人机对线路区域通道工况进行扫描。

戴永东带领团队将无人机技术与安全管控相结合,开创性地实现了“自主飞,实时传,智能判,安全防”的新型安全管控方法。

本报通讯员 陈晶晶

每天,泰州市6371公里的电力线路上空,都有无人机定时巡检,一旦线路出现异常,无人机会第一时间把现场图片传回,由“电医生”“诊断”“施治”。

打造这道独特“风景线”的,正是戴永东所带领的智能运检团队。他是国内最早把无人机运用到电网一体化巡查的专家。为了把电力线路巡检人员从繁重、危险、高强度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作为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智能运检带头人,他牵头构建国内领先的电网无人机输配电一体化巡检体系,推动电网运检从“人巡”到“机巡”的数智化转变。

摸爬滚打:

从“巡线硬汉”到“技术革新者”

1989年,戴永东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泰州供电公司线路工区,成为一名基层线路工。三十余载光阴流转,他始终扎根输电线路专业领域,从设计规划的案头推敲,到施工现场的挥汗如雨,再到运维检修的细致入微,几乎将输电专业的每个岗位都深耕了个遍。泰州地区长达6000多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是戴永东与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战场”。每一公里线路都印刻着他们的足迹,每一座铁塔都见证着他们的坚守。无论酷暑严寒,还是风雨交加,一旦线路出现异常,他总是以最快速度奔赴现场,抓紧时间解决问题,尽可能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

泰州供电公司输电专业仅有全民员工40余人,人均运维线路长度在全省位居第一,繁重的运检任务如一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戴永东凝视着绵延的线路,心中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定:“必须用技术解放人力!”

带着改变传统运维模式的信念,他白天测试无人机拍摄点位,晚上又伏案琢磨影像图片规范性问题,2014年首次提出“新输电”理念,使用民用无人机改装测试,在泰州兴化北部附近的复杂空域完成首次试飞,精准拍摄到500千伏线路线夹缺销钉缺陷,成为江苏电网首个将无人机用于输电巡检的探路者。

2015年,戴永东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牵头开展省内首个输电无人机立体化巡检试点。2016年,他带领团队在500千伏盐泰线建立起“空中巡检通道”,首次实现“可视化监控+无人机巡检”的运维模式,线路缺陷发现率提升了60%。2020年,牵头组建国内首个地市级智能运检中心,创造性提出“电力影像科”概念,将无人机应用从单一输电专业拓展至变电、配电等专业,建立“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缺陷闭环”全流程体系,当年实现变电站巡检覆盖率100%。2024年,挂牌成立国内首家集中管控的地市级无人机作业中心,主导制定《小型无人机固定机场标准建设及运维指导手册》等4项核心标准,解决主城区信号遮挡、设备密集、环境复杂等“卡脖子”问题,仅用3个月完成21座主城区机场建设,创造出自动巡检固定机场建设的“泰州速度”。2025年,推动全域207座无人机固定机场投运,构建“城区3公里、市郊5公里”覆盖半径的低空电力服务网,实现设备运维、安全督查、基建管控巡检“全自主、全替代、全周期”,单机场日均作业量超12架次,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3倍及以上。

技术攻坚:

在“无人区”开拓守护电网新赛道

2019年,中国电科院与江苏省电力公司联合共建的“无人机智能运检技术实验室”在泰州公司智能运检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戴永东扛下国网2项、省公司6项科技攻关重任,更以专家身份参与省公司“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写,为智能运检锚定航向。2020年,两项“国际领先”成果——“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输电线路三维点云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航线规划系统”落地转化,国际大电网会议盛赞其为“输电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电网装上“数字大脑”。

2024年,面对缺陷算法“卡脖子”难题,他带队啃下“硬骨头”:带领团队争取《基于大模型的输电通道隐患全寿命周期评价预警》省公司专项试点,针对通道保护区内外破高发隐患,创新使用“智能识别+异动比对”技术,让工程车辆识别率提升至85%、异物识别率提升至65%,异动比对精准度达95%,人工复核量直降90%,巡检效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城市高楼间的信号盲区,曾是配网无人机可巡检的“拦路虎”。戴永东联合多部门搭建低空信号“导航网”:以现有机场布点及电网设备站点为基础,分层评估仿真15米到60米的信号盲区,用大疆中继模块织就主通信网,用运营商5G+VPN内网通道以及5.8GHz无线+Mesh组网两种方式填补部分配网巡视盲区,让无人机在铁塔线路间畅通无阻,架起空中的“信息桥梁”。

匠心传承:

从“独行侠”到“领跑者”

2018年,戴永东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构建了“传技艺、搭平台、树标杆”的三维赋能培养模式。通过实施项目经理制,确保每位青年人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目前,工作室累计培养省公司技术能手5名、泰州市劳模3名,输出《电网无人机巡检技能实训教材》等培训教材4部,成为国网系统无人机人才培养“黄埔军校”。

2019年,戴永东得知西藏山南地区因高海拔、多山地、航线落差巨大以及山区风环境复杂,导致人工巡检面临极大困难。此前,尽管西藏地区已采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但均依赖人工操控,巡检精确度仍需提升。他克服家庭困难,主动请缨前往西藏执行任务。在500千伏郎许线,他手把手指导当地电力工作者操作无人机自动化飞巡。藏区空气稀薄,正常能飞30分钟的无人机在藏区只能飞15分钟,那就多备些电池在身边或者爬到半山腰去飞……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实现“一键起降、全自动巡检”。他还在泰州无人机基地接受了多名藏区线路工的驻场学习,共带出6名藏族徒弟,其中次仁多吉已成为西藏电网无人机巡检骨干。

近年来,戴永东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接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巴西、智利等海外同行交流8000余人次,为河北、湖北、新疆等省区的20余家单位提供驻场培训,输出《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无人机全业务管理办法》《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无人机作业评价考核管理办法》等12项管理标准。2025年4月,在杭州举办的2025年电力行业智能巡检大会上,戴永东作《电网与作业风险无人机智能管控示范应用》主题报告,分享了他带领团队将无人机技术与安全管控相结合,开创性地实现了“自主飞,实时传,智能判,安全防”的新型安全管控方法。

心怀“国之大者”:

让无人机技术扎根民生沃土

2022年,泰州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雨灾害。戴永东迅速调度2架固定翼无人机,组建了一支“空中防汛编队”,每日对兴化、两高等地低洼区域的100公里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和预警,累计发现管涌隐患3处。

2024年高考期间,戴永东针对泰州中学考点周边线路,部署4架无人机开展夜间红外测温,发现并消除设备发热缺陷2处,实现“零停电”保电目标。

在泰兴市根思乡,戴永东搭建“人防+技防”秸秆双禁系统,无人机每天自动巡航,让村干部从凌晨蹲守的苦差中解放出来。在靖江市惠圣村,他搭建“智慧巡田”管控系统,由无人机拍摄的多光谱分析图片自动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科技助力农田管护。

从徒步巡线的“电网卫士”到无人机领域的“领跑者”,戴永东用30多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应用者到体系构建者的跨越。他主导的每一项创新,都瞄准电网运维一线痛点;他培养的每一位人才,都扎根电力生产现场;他推动的每一次变革,都在服务国计民生。在他身上,“劳模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当207座无人机机场在泰州大地建成,当电力低空服务网守护着万家灯火,戴永东带领团队编织的电力低空服务网,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治理的生动实践。

“相较于‘坚守’,我更喜欢‘热爱’这个词,正是因为我对这份事业怀有满腔的热爱,我才能全情投入、倾尽全力而无悔。”从业30多年来,戴永东成长为国网系统远近闻名的发明家,先后获得13项省部级以上创新奖项,获评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全国输电智能运检领域专家、江苏工匠、江苏最美职工等,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