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双网赋能新智造 数实融合向未来

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发布时间:2022-11-12 00:22:55 作者:耿晓喆

11月11日上午,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在常州开幕。江苏省副省长胡广杰宣布大会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视频致辞,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致欢迎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学础、沈国荣、陈立泉、柴天佑、刘韵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常州市政府市长盛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等市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冯志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信息师王继业致辞。

本届工博会以“双网赋能新智造,数实融合向未来”为主题,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电网指导,常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能源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主办。

陈金虎致辞时说,常州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发展定力和耐力,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近年来,常州新能源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今年1—9月,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4%、125%、36%,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90%,预计全年新能源领域产值超过5000亿元。

站在产业风口上眺望未来,常州精心绘制了新能源之都的产业宏图,目标就是实现“两个超万亿”,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发、储、送、用”四大环节深层次、高浓度的融合发展,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常州将深耕新能源赛道,在“领跑”领域扩大优势、在“并跑”领域提档加速,营造更具优势的发展生态。加大研发力度,依托龙城实验室、中科院长三角物理中心、天目湖储能研究院、中创新航研究院、蜂巢能源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深化“揭榜挂帅”,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共性关键技术供给;推广场景应用,超前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自动无人驾驶、打造“常州氢湾”、大力发展储能产业,让儿时科幻的梦想变成现实;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实融合,引领智能生产新变革;加快人才、团队和项目引育,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

陈金虎指出,新能源领域“诗和远方”无限美好,但前进道路崎岖不平,既需要企业的奋力前行,更需要各方的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有力。常州在全国较早提出发展工业与能源互联网,举办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的初衷,就是寻找志同道合一起奔跑的人,于茫茫人海中觅得同归。我们有理由相信,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一定会爆发出耀眼光芒,一座新能源之都一定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开幕式上,上海胡润百富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润现场发布《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位列第五位。“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全国赛”正式开赛。“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签约并揭牌,将主攻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重大技术瓶颈,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将进一步优化全省实验室布局,加快智能制造领域创新资源集聚江苏、落户常州。总投资470亿元的21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新能源产业、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

在随后的工博会主峰会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陈立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作主旨演讲,聚焦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新能源领域,一起拥抱数字时代、感知工业网络、畅享低碳未来。

11月10日下午举行的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常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德群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新能源产业正以巨大市场需求迎来加速起势的“风口期”。常州将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加快打造围绕新能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四大领域的支柱产业,高质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升级;推动新能源在全社会各领域的多层次、多场景应用,努力擦亮“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进一步丰富“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的内涵。

据悉常州目前拥有37个工业大类、工业企业超6万家,产业覆盖度全国领先,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中列第16位。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新材料为核心的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常州智造”产业名片形成了一批贡献份额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打造了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2家,数量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常州克服疫情影响,工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跑赢全省、领跑苏南的良好势头。1-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苏南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8%苏南第一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4万亿增长14.9%,总量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二、苏南第一。

近年来,常州坚持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着力点,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抢抓“新”行业和“数实融合”风口机遇,瞄准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产业基础结合点发力,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工业与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

近年来,常州着力招引新能源优质项目、持续扩大开发利用规模、积极拓展市场应用场景、全力推动新能源科技创新,在新能源发电、储能、输送及应用上形成产业生态闭环,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二分之一,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

常州进一步引进集聚领军数字人才、数字工匠,推动“互联网+”从概念探讨迈入产业实践,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

本届工博会活动更丰富、内容更精彩。将开展“1+1+N”系列活动。除了举办开幕式和主峰会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揭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主旨演讲外,还将运用祼眼全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全新技术,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专精特新、智能制造、重大装备等领域共计161家企业、200件产品进行专题展览展示围绕新能源产业、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等内容,举办系列专题活动;各分论坛邀请重量级嘉宾作主旨演讲、开展圆桌对话等。

(记者吴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