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脚步丈量地心的“守笼人”
发布时间:2025-09-05 09:24:27
瓦斯是老虎,瓦检员就是守笼人。
通讯员 张亚莉 记者 陶睿
“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2025年夏天,拿到中国中煤“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时,大屯公司孔庄煤矿通风科瓦检队队长甄在本的眼神异常坚定,一如他常年与井下瓦斯“对视”时的炯炯有神。薄薄一纸证书的背后,是23年、8000多个日夜、30余万公里井下行程铸就的生命防线。
“瓦斯无小事。我每天脑子里想得最多的就是井下哪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异常,需要特别盯防。”每天早上六点十分,交接班前20分钟出现在值班室,听取夜班汇报,问清楚气体曲线、重点头面等情况后参加早班班前会;七点钟,换好工作服,直奔井下“不放心”的地点进行查看;升井后,梳理当天隐患、主持中班班前会、强调安全重点……带队十多年来,甄在本几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当作业现场瓦斯浓度超过1%时,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电撤人,而我们矿提高标准限制到0.6%。”高标准,已成为瓦检班深入骨髓的习惯。“甄队长对瓦斯治理很有经验,总是在现场和弟兄们一起排除隐患、确保安全。有他在,我们心里就踏实!”瓦检队员顾杰的话,道出全队的心声。每天每班只要有机电设备场所和现场作业的采掘头面,瓦检员都要去测量瓦检浓度。甄在本要求队员们严格按章操作,保护好自己。去年,面对新投入使用的新型压缩氧自救器,他督促每名队员对其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到烂熟于心,要求大家在25秒内完成盲戴操作,比矿上要求的30秒提前5秒。
“我们瓦检员每天‘马不停蹄’,行走步数至少一万步。有的队员一个班要跑到20多个岗点测量瓦斯,三伏天井下潮湿,汗水不断,靴子里湿漉漉的,走路脚底打滑,脚上磨出血泡。”甄在本的膝盖因滑膜炎,下楼梯时有时需扶墙,井下工作时常常拄根小棍支撑身体;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成了瓦检员们的职业病。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守好安全,不能少跑一步。”瓦检员每天下井要走3000米,甄在本都会多走1000米,去最远的盲巷再看一眼;传感器标校,规程要求误差不超过±0.02%,他卡到±0.01%才肯签字。采掘头面、上隅角、断层带等瓦斯易积聚的危险区域,都是其每日重点巡查的对象,每周他都会跑遍井下采掘头面的各个角落。
“瓦斯是老虎,瓦检员就是守笼人。”刚到通风科时师傅站在井口说的一句话,至今让甄在本记忆犹新。“一通三防”专业书籍,甄在本翻烂了4套;井下每一个传感器位置,他都能闭着眼睛能报出坐标;为了弄懂一次异常涌出,他曾在风巷里连续蹲守16小时,记录1200组数据。工友笑他“认死理”,他却说:“瓦斯不认人,咱就得拿数据跟它死磕。”
连续六年被评为矿先进工作者,2019年获得矿及公司双料劳模、2023年成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他带领的矿瓦检队拧成一股绳,多次获评“优秀十佳班组”……“从矿上到公司再到中煤,荣誉都有了,你还这么拼图啥?”每当有人这么问甄在本,他总是指指井口:“井下作业的兄弟希望每天能平安升井、见到老婆孩子。我图的就是这个。”
站在副井口,看着一罐罐工人升井,脸上沾着煤灰却笑得灿烂,甄在本想起当年师傅说的那句话,转身拍了拍身旁青工的肩膀:“瓦斯是老虎,咱就是守笼人。记住,笼子要是开了口子,先咬的不是别人,而是咱自己。”井下风机轰鸣,瓦斯监测探头闪烁着幽微的红绿光芒,如同不眠的哨兵。甄在本和他的团队,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地心,用行动践行着“当好‘守笼人’”的无声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