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三个精神”绘就青春底色
劳模工匠进校园为学子锚定奋斗坐标
发布时间:2025-09-11 08:54:45
本报记者 陶睿
“今天看到这么多孩子,我特别开心。”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内,“只要村民需要,我就会一直在”的承诺掷地有声,扎根乡村医疗卫生一线28年的全国劳模、大丰区三龙镇东红村卫生室室长蒋桂琴寄语青少年,“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只要认真做事、踏实付出,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
“我通过坚持实现了开上门机的梦想,又通过创新、钻研圆了成为最好门机司机的梦想。”全国劳模、苏州港集团太仓鑫海港口开发有限公司门机班大班长褚锋走进太仓市港城第二小学,生动讲述自己为了生活、梦想、责任而奋斗的人生经历。
……
秋季开学伊始,江苏各地的校园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讲师团”。来自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走上讲台,分享奋斗感悟,共话“三个精神”,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成为他们心中最闪亮的“明星”。
“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工作是省总工会打造的职工思政教育原创品牌。今年7月,省总工会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宣传及作用发挥工作的推进方案》,其中,对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进行了专门部署。今年以来,全省已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2025全国性示范活动3场、省市级示范性宣讲155场,线上线下超3861.9万人次参与。
育名师名嘴,劳模工匠“声”入校园
引入能根据受众特点调整语言节奏、提炼核心亮点的AI讲稿优化工具,短视频创作教学让老手艺里的宝贵经验与新表达碰撞出火花;经过“理论+实战+媒体”三导师协同指导,助力劳模宣讲从机械念稿子变成生动演故事,把抽象理论融入日常岗位经历,将晦涩术语转化为职工爱听的大白话……今年8月份举办的全省工会劳模工匠宣讲实训活动,经过专业培训和现场竞赛的参训学员大呼“受益匪浅”。
“宣讲实训产生的优秀学员将被纳入省总工会宣讲人才梯队建设体系,优先获得全国性示范宣讲展示机会,宣讲成果将通过工会系统全媒体矩阵进行立体化传播。”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将建立长效跟踪培养机制,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劳模工匠宣讲能力的持续提升。”
从“能讲”到“善讲”,锻造宣讲“硬实力”,培育名师名嘴,是劳模工匠“声”入校园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省在深入挖掘各行各业劳模工匠事迹,塑造新时代劳动者奋斗群像的基础上,大力建设线上思政宣讲资源平台。在江苏工会服务网上打造“江苏工人大思政课”专区,坚持优中选优、分类储备的标准,选拔政治立场坚定、事迹典型突出、语言表达生动的省级以上劳模先进为核心师资,建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兼职辅导员库等师资库,现已入库280名省级以上劳模和150名思政教师。
省市级工人大思政课讲师团相继成立,推动在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校建立劳模工匠导师制、在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制,并建立“练、训、赛、研”名师链式孵化机制,培育行业贴近时代需求、劳动故事具备感染力、宣讲能力较强的劳模工匠。通过培训班提素、宣讲员大赛锻炼、精品课打磨、实践练兵等,一大批劳模工匠讲师脱颖而出,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名师名嘴。
创名品名课,“三个精神”点亮青春
“同学们,只要你们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在专业领域深耕,就一定能用勤劳的双手为祖国锻造出最硬核的底气。”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的第二天,省总工会组织3名新当选的劳模先进走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江苏工人大思政课·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与学生们共同开启一场关于匠心传承的对话,并聘请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14位劳模先进为“双进”讲师团成员,当天活动的直播观看人数达275.3万。
紧密联系热点和当地实际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是我省各级工会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生动实践。3月24日,巾帼劳模进校园暨“寻找最美的她”百名巾帼劳模工匠图鉴首期发布活动中,巾帼劳模代表用朴实话语传递“一岗一匠一担当”的精神力量,激励南京邮电大学的青年学子“以双手拓印时代的江河”。8月27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劳模仇爱清手持三件红色文物,为盐城市亭湖区青年路初级中学初一新生讲述背后的抗战故事。
持续推出的名品名课,让“双进”工作的感染力穿透力不断增强。江苏工会打造分层分类精品课程,宣讲资源向全省机关、学校、企业开放,实现精准匹配、按需点单,现已上线精品课程500个。同时,构建分众化宣讲体系,针对不同级别的学校开展差异化宣讲,劳模工匠进中小学宣讲,会选择故事性强互动性高的成长励志课程,进高校宣讲侧重讲述科研攻关、产学研结合的案例。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推出了针对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匠心丝韵”课程,并邀请全国劳模胡毓芳围绕“蚕的一生”,为震泽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有意思的劳动教育课。
面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劳模工匠和宣讲内容的选择也各有侧重。“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江苏交通劳模工匠进一线2025年首场宣讲中,“蓝领专家”孔祥瑞、“大国工匠”孙景南等4名劳模工匠代表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江苏交通工匠学院的师生们阐述“技能成就人生”的含义;“中国工人大思政课”2025年化工行业“劳模工匠进校园”首场活动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公司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同根等7位劳模工匠围绕“匠心筑梦 技能强国”进行了故事分享……各级劳模工匠带着满身奋斗故事走进课堂,用亲身经历为学子们开启了一堂堂生动深刻的思政课,掀起了一股崇尚劳模、尊重工匠的“追星”新风尚。
“上新”更“走心”,“花式”宣讲全程“高燃”
“宣讲+互动”,和师生们面对面聊奋斗、讲故事、种梦想,已成为劳模工匠进校园的常规项目。如今,精心设计并持续更新的活动内容和载体让“三个精神”变得可触可感、可学可做,全程“高燃”的“花式”宣讲在校园里“圈粉”无数,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课”“修养课”“奋斗课”。
“宣讲+网络”。发挥江苏工会服务网连接1900万职工的天然优势以及主流媒体网络阵地的传播特性,开展网上云宣讲,对线下宣讲过程进行现场云直播,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宣讲+文艺”。在常州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举行的“时代榜YOUNG 青春开场”——“龙城匠心”大思政课融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邀请全国劳模马艳东讲述为世界工程装备装上“中国芯”的奋斗故事,并穿插AI情景剧《对话先贤》、RAP表演《科创少年说》,激发少年们对科技创新的向往与热情。
“宣讲+研学”。“行走的思政课”有知有味又有趣,徐州工会组织大中小学生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大师工作室等开展职业体验、劳动实践等劳动教育活动;南京工会打造“一条红线贯南北 因地制宜创新质”南京红色工运文脉学习体验线路,通过“参观+宣讲+研学”的新模式,推动形成“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的思政工作新矩阵。
“故事里的劳模”讲“劳模的故事”,昆山市劳动模范、邮政快递员陈卫华是该市《劳模工匠进校园读本(小学版)》里的12名劳模之一,身为“书中人”的他于开学首日走进昆山市信义小学分享劳动故事,现场教孩子们填写快递单;在“共读一本书”中展开匠心对话,无锡市梁溪区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璐将千年泥塑技艺的传承故事娓娓道来,并与现场师生共读《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用书中苏绣传人姚惠芬老师的故事解读大国工匠的精神密码……
有温度的故事、接地气的言语、可接近的榜样,伴随着“宣讲+”模式的不断创新,劳模精神从书本走向生活,劳动精神从口号变为行动,工匠精神从理论变为灯塔,抽象的“三个精神”逐渐具象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助力学子们的梦想之花在未来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