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燕:点燃生命烛火 守护教育丹心
发布时间:2025-09-12 09:10:45
本报记者 王鑫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2025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扬州市汶河小学东区校校长张燕最喜爱的名言,也是她三十余年教育路的真实写照。她凭顽强的意志抗击病魔,以专业的素养引领学校发展,更用真诚与慈爱守护每一个师生的成长,谱写了一曲深沉而炽热的教育者之歌。
使命在肩:以“三红”党建绘就育人蓝图
张燕将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创新构建起“红匠教师、红樱中队、红情家庭”的“三红”党建发展新格局。在这一体系下,学校陆续获得“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在“红匠教师”培养上,她推行“素养精研+积分激励”机制,实施分层分类的专业化培养路径,同步建立“师德监督—心理疏导—生活关怀”三维保障模式,全面助力教师成长,锻造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是张燕的育人理念。依托“红樱中队”建设,她系统打造“生命·成长”润心课程,成立“一束光”心理建设中心,全面关注与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展现出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时,张燕深入推进“红情家庭”计划,通过家校共育论坛、驻家指导等方式,增强教育合力,构建和谐互补的家校共同体。
不幸的是,在“三红”体系深化推进之际,张燕被确诊患上癌症。但卧病在床的她依然通过电话和视频密切关注各项工作进展,反复推敲方案细节,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教育者的忠诚与担当。
弦歌不辍:病房中延续的专业坚守
“老师好了,学生才能更好。”这是张燕常说的话,贯穿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即便在化疗最艰难的阶段,她依然将教师专业成长置于心头,不断为他们提供远程支持和精神鼓励。
去年,青年教师焦老师备战扬州市数学赛课期间,张燕第一时间打去电话:“别慌,我们一起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通过一次次视频连线,逐字逐句帮助焦老师优化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怎样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逻辑?”“预习作业如何布置才能减负增效?”她总是切中要害,给出具体而富有启发性的建议。
一个化疗周期刚刚结束,身体尚未恢复,她就悄悄回到学校,坐在教室后排认真聆听试讲课。课后,她不顾疲惫,与焦老师深入交流近一小时,从课堂结构到提问技巧,一一细致点评。她的话语如春风化雨,默默滋养着教师的成长根基。最终,焦老师不负所望,荣获市赛课一等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张燕以深厚的专业素养与真挚的教育情怀,引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走上成为“大先生”的道路。
春风化雨:用细节铺就儿童友好之路
“每一个孩子,都应当被好好对待。”这是张燕经常说的话,更是她办学的起点与归宿。作为扬州市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她致力于将校园变成每一个孩子安心成长、畅快探索的乐园。
她推动建设多个“口袋图书馆”,让书籍触手可及;精心设计校内游学场馆,满足学生探索与好奇的天性;创办《笔尖的花园》校园专刊,激励学生自由创作、勇敢表达。她甚至细致到要求将教学楼所有尖锐墙角改为圆角,安装高低不同的洗手台,真正从物理环境到心理氛围层面,构建起安全、友好、温暖的儿童成长空间。
她的“好好对待”,更体现在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真诚尊重与关怀。一年级学生小易曾因情绪行为难以自控,成为老师和家长心中的“难题”。张燕没有选择批评或排斥,而是主动邀请家长面谈,耐心倾听他们的焦虑与无助。“别急,我们慢慢来,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入手。”她这样安慰道。
此后,她常利用课间找小易聊天,陪他看动画片,温柔地告诉他:“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有很多优点,只是还没完全展露。”渐渐地,小易开始愿意交流,课堂上专注的时间变长,与同学冲突减少。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开始用稚嫩的声音称呼张燕为“校长奶奶”。孩子的改变让家长感激不已,特意送来锦旗以表谢意。
三十六载教书育人,两年勇毅抗癌。张燕用行动诠释着“教育是点燃生命烛火”的深刻含义,以坚韧、智慧与深爱,守护着她心中的教育丹心。她如一盏灯,一面旗,温暖而坚定地照亮着更多教育者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