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甜蜜产业”的农科先锋
发布时间:2025-09-18 10:41:20
通讯员 赵本金
育苗如育娃,需要精心呵护。
在三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高架草莓垄间,总能看到一位步履匆匆的身影来回穿梭,时而又停在一株草莓苗前,俯身凝神,指尖轻拂过鲜嫩的叶片,目光专注而坚定。这名与草莓为伴的耕耘者名叫左仁辉,他常说,“培育草莓苗,就像养育孩子,得有十足的耐心。叶片是苗木健康的‘晴雨表’,读懂叶片的语言,才能把灰霉病、炭疽病这些‘不速之客’挡在门外。”
左仁辉是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的研究生。2015年投身三河农场建设以来,左仁辉身兼办公室管理、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三重职责。面对沉甸甸的担子,他始终坚信“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学习当作个人成长的“加油站”,从政策文件、管理书籍和行业培训、专家指导中汲取知识,在管理、规划、技术等领域不断充实自己。
办公室工作中,左仁辉以“严”立规、以“细”提效,牵头梳理农场管理流程,完善了涵盖考勤考核、文电处理、会议组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让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采购办公用品时,精打细算分析性价比;车辆调度时,科学规划路线减少空驶;食堂管理中,紧盯食材损耗与菜品质量……在左仁辉的倡导下,节约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农场日常。在他的精细化管理和全员节约行动的加持下,2024年,农场“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减少22万余元。
比起办公室的案头工作,左仁辉更愿意把时间“泡”在草莓大棚里。这片承载着农场“甜蜜事业”的土地,是他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为破解草莓育苗难题,左仁辉深入市场调研,果断引入大棚高架基质穴盘育苗技术,推广脱毒种苗种植,不仅将草莓病害发生率大幅降低,还实现了年繁育优质草莓苗超100万株的突破。品种创新方面,他带领团队培育出“黑珍珠”“梦之莹”等特色盆栽草莓,凭借独特的口感与观赏价值,广受市场欢迎,年销量突破万盆。“品质是产业的生命线。”左仁辉主导制定草莓、梨种植技术规程,搭建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并在草莓上市前增设农残快检环节,用严谨的态度守住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农场科技创新的“领头人”,左仁辉以科技为笔,为产业发展绘就新蓝图。他推动建设的草莓、梨肥水一体化系统,如同给作物安装了智能水龙头,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准供给水肥,既提升了种植技术水平,又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同时,左仁辉还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与江苏省农科院、淮阴工学院等科研院校紧密联动,攻克产业技术瓶颈。截至今年,他与淮阴工学院合作完成苏北富民强县项目《大棚草莓控根器基质节本育苗新技术集成》,联合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成功获批省级田间学校,还带领团队拿下草莓育苗领域6项实用新型专利。
从实验室的精密研究到田间地头的实践探索,从规章制度的细化完善到市场前沿的开拓创新,左仁辉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俯身于草莓叶脉间探寻生长奥秘,昂首于产业发展中擘画未来蓝图,以科技之犁深耕农业沃土,用创新点燃产业升级的引擎。在三河农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左仁辉以新时代农科人的智慧、汗水与担当,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誓言,让青春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出绚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