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拔最高秦刻石认定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2 10:57:34
历经3个多月的关注和讨论,9月15日,国家文物局为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湖北岸的石刻作出结论:经审慎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这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两次赴现场调查,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才形成这份专家意见。
从发现到确证,从存疑到解疑,尕日塘秦刻石认定背后,闪耀着多学科、高科技的理性光辉,更澎湃着考古工作者实事求是、金石为开的执着追求。
当秦刻石被认定的消息传来,许多关注者的第一反应是: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研究石刻,传统且高效的方法是拓印。但尕日塘秦刻石情况特殊:刻石本身虽然整体结构稳定,但部分岩层有剥落风险,需要科学保护、精心呵护,不能拓印。
幸好,如今文物工作者们的“装备”很全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介绍,为获取刻石详细文字信息,采用了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该项技术可在对文物本体没有任何接触和损害的前提下,进行数字化采集。
通过信息采集和提取,专家获取了尕日塘秦刻石的正射影像图、高清数字线图、高清电子拓片和高清渲染图。单张图像分辨率不低于600万像素,影像数据量达到500张、60GB。
古文字学家则发现,刻石中“昆仑”二字与里耶秦简中的写法一致。李零说,刻石中“可”字的用法是非常典型的秦汉古书里的用法。
“现场考古调查结果显示,从自然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区域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扎陵湖地区都具备出现秦代刻石遗存的条件。”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进先补充道。
为何刻石历经2000余年自然风化保存至今?李黎分析,刻石面向东南,背山面水,遭受风蚀和光照高温辐射影响相对较弱,利于长久保存;刻石为石英砂岩,属高磨蚀性岩石,为其长久保存提供了必要条件。
专家们表示,接到研究任务后,他们以科学论证、实事求是为原则,不预设结论,基于现场调查成果和科学检测数据,最终形成了《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报告》。这份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刻石进行论证的报告,近期将在学术刊物发表。
还有许多人在关心,何时可以亲眼看到这一重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将以原址保护为基本原则,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组织高水平科研机构,深入识别刻石风险因素,系统保存周边景观环境,科学制定刻石保护方案,编制保护规划,并审慎论证建设保护设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择机以适当的形式开放。”邓超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