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书架上的书本到“云端”的资源,从定点书屋到流动服务——
苏州职工阅读绘就精神赋能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9-23 09:17:31
本报通讯员 钱茹冰
“阅读让我在最迷茫的时候,看见了前方的道路,是我内心的一盏灯。”“外卖诗人”王计兵在一次职工阅读分享会上的心声,道出了阅读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2005年,全国首家职工书屋在苏州太仓经济开发区农民工集宿区正式揭牌。二十年耕耘,一脉书香漫城。从最初单一的阅读点,到如今构建起覆盖市、县、乡、企的多级公共阅读网络,形成一体化职工阅读服务体系,苏州职工的精神家园已是繁花满枝,书香满城。
千家书屋到云端书房,构建多级阅读服务体系
“以前倒班休息只能刷手机,现在有了职工书屋,好多工友都会过来放松‘充电’。”在苏州北站新时代建筑工人社区,职工书屋已成为2500名建筑工人青睐的“精神驿站”。工人王小健一边操作手机一边介绍,“如果书在现场看不完,扫码就能带回去继续听。要是这没有想看的书,还可以通过‘苏州工会’或‘苏工惠’APP进入‘e读书’小程序——海量资源随手可得,就像一个‘移动图书馆’!”
建设职工书屋,始终是苏州市总工会推动职工阅读、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完善阅读设施网络,苏州构建起体系化、层叠化的阅读服务格局,通过配备自助投递柜、企业集体借阅卡、共享图书流通点、将职工书屋纳入图书馆体系等多种形式灵活共建,实现书籍通借通还。截至目前,苏州已建成超1200家职工书屋。不仅如此,从企业车间、建筑社区到工会驿站,一批便利型阅读点也陆续建成,让职工在工间碎片时间“随时可读”。
书屋建好,更要用好、管好。今年8月,苏州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上线职工书屋数字化平台,推进对各级书屋从申报、认定到运营的全流程线上动态管理,并无缝对接苏州图书馆30万册电子书、10万种听书资源,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指尖阅读服务”。今年以来,线上阅读量已突破百万人次。数字赋能,真正让每一座书屋“活”了起来。
千场品牌活动搭台,跨界融合激发阅读热情
9月5日,苏州市总工会主办的“主播领读·阅见光影”活动以电影《美食家》开场,为职工带来沉浸式文化新体验。这也标志着苏州职工阅读迈入跨界融合、资源共享的新阶段。
职工书屋是培育阅读习惯的起点,而走出书屋,苏州工会更致力于打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连续16年举办“职工读书月”,累计开展超2000场活动,服务职工超千万人次;依托江苏书展发放320万元职工书券;“匠心向党 ‘工’享阅读”第十四届“苏州职工读书月”活动获省级一类公益阅读推广活动认证……这一连串成绩背后,是苏州工会在推进职工阅读上持续而坚定的投入。
今年,苏州市总工会联合古吴轩书店推出“文润匠心·悦读四季”职工国学大讲堂,整合名人故居资源,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搭建高品质学习平台。自7月启动以来,6场讲座场场名额“秒光”。各级工会还将阅读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依托“双进”和“百师百课”机制,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分享读书与成长感悟。
阅读不仅关乎个人修养,更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苏州市总工会还创新推出情报信息助力产改工作,面向制造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科技查新服务,以信息赋能支撑企业创新。
服务惠及百万职工,打造文化配送“苏州样板”
9月19日,苏州轨道交通大厦活动室内,30名职工正在体验宋代点茶非遗技艺,沉浸于风雅茶事之中。这是苏州市总工会“公共文化配送工程”中的一个鲜活切片,通过“菜单式”点选与“订单式”配送相结合,让优质文化资源精准流向基层一线,助力职工素养提升。2024年全市工会开展送各类精品演出展览、文体培训进机关、进企业1012场次,惠及职工100万人次。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年轻职工更青睐‘短平快’的文化活动,因此今年特别推出了‘午间艺术快闪站’。”市总工会宣教部负责人表示,“通过15分钟微演出、手作体验等形式,方便职工利用休息间隙参与。”今年,苏州工会以非遗体验、沉浸式文旅、精品演出、创作展览、美育讲堂五大行动为主线,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拓展社会联动,构建起职工文化服务“苏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