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奋进 奋勇争先 彰显“给力魅力活力”新风采
发布时间:2025-09-28 08:21:09
近年来,华电江苏公司工会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总工会和省部属企业工会各项部署,聚焦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一线职工,以“三力”工会建设为抓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一、凝心铸魂,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华电江苏公司工会坚持把职工思想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职工、用劳模工匠典型鼓舞职工、用喜闻乐见方式感染职工,打造“工”字特色“大思政课”。
一是建好队伍。成立“电声”宣讲团,邀请劳动模范、青年、女职工代表作为宣讲团骨干成员,上讲台、讲故事、展风采、唱主角,讲述工作经历和故事,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职工、用劳模工匠典型鼓舞职工、用喜闻乐见方式感染职工。1名职工获全国职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个人总决赛三等奖,3名职工在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
二是打造平台。把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与道德讲堂、技能培训、班组活动、亲子教育等结合,把宣讲点搬进职工书屋、爱心驿站等新兴阵地,见缝插针利用好“班前十分钟”,将“高大上”的宣讲变得更加“接地气”,让职工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
三是厚植文化。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利用,用好电力工业遗产——戚电公司红色教育基地,积极传承老一代电力人为国奉献、自立自强的红色基因,让奋斗精神落地生根。开展“产改赋能 创新奋进”主题职工思想文化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提炼句电公司“大学之道”、望电公司“铁军”、戚电公司“一切为了3000转”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广大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产改赋能,以“给力”行动奏响奋进强音
通过一系列品牌创建、典型选树活动,带出产改好思路、好路径、好氛围,推动产改更出彩。
一是“点”上开花。深入开展产改“一企一品牌”创建,深化“苏Gong行”品牌建设,在“华电江苏”公众号推出“产改工作优秀案例”专栏,推动19家基层企业“点”上开花,促进产改整体提质增效,5个产改项目获评省部属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优秀项目。
二是“赛”出活力。开展攻坚“薄弱点”新能源专项劳动竞赛,完善评价标准和细则,奖励基层企业20余万元。2024年公司新能源核准备案345万千瓦、取得建设规模指标204万千瓦,获取规模在省内同类型企业连续两年保持领先,海上风电取得零的突破,斩获10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不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每年组织参加上级技能竞赛、业务竞赛和知识竞赛,引导职工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创新先锋。近年来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2人、华电工匠5人,2个集体被评为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三是“创”出样子。牵头协调江苏省能源电力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作,开展首届职工创新大赛,对科技创新成果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对创新创效成果最高给予5000元的奖励。创新成果“重型燃机自主运维检修体系”被列入《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自主研制的“华电睿翼”F级燃气轮机透平一级动叶在戚电公司累计服役等效运行已达1500小时,创造了F级重型燃机国产透平一级动叶挂机运行时长新纪录。
三、用心用情,以“魅力”服务实现“四季恒温”
解决好职工的急难愁盼,才能团结更多职工力量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积极为职工解难帮困。持续深化消费帮扶,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70万元,组织参加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一元捐、十元捐”公益募捐活动共捐款1.8万元,开展送温暖工程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精准定位送温暖群体,拓宽送温暖覆盖面,持续加大送温暖投入力度。
二是打通联系职工“最后一公里”。用好“华电心声e家通”APP,鼓励职工围绕公司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围绕急难愁盼问题提出诉求,实现全流程公开透明、全链条时效明确、全方位跟踪督导。2024年公司系统职工提交建议诉求27条,均已办理完毕,答复满意率、落实满意率均为100%。
三是连续16年践行“康乐美”幸福行动,围绕健康食堂、快乐运动、美化环境为职工提供服务。对13家基层企业的职工文体阵地建设进行帮扶,累计投入超18万元,1家企业获评“江苏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职工好食堂”。常态化开展“五福”迎新春、4·20员工日、职工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推出《华电文物会说话》《合照》等高质量原创新媒体文化产品,2幅美术作品入围中国电力美术大展,2部微电影作品获全国职工“微剧话劳模”作品二等奖。
四、守正创新,以“活力”引擎促工会建设升级
公司工会以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为抓手,持续夯实组织基础,努力成为职工最信赖的“娘家人”。
一是从“建组织”到“强功能”。按照“应建尽建、规范运行”原则,完善19家基层企业工会组织架构,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在南通片区创新探索“党建联盟”模式,通过党建带工建,实现组织同建、理论同学、发展同向、活动同办、队伍同育,以“组织链”串起“人才链”“发展链”“创新链”。推行工会干部“双向兼职、交叉任职”机制,选拔懂业务、善协调的生产副总兼任基层工会主席,形成工会工作与企业管理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建立工会工作季度例会、年度考核制度,差异化制定所属企业工会主席绩效考核目标,按业务类型设定考核指标权重,充分激发各类型基层工会履职活力与创新动力。
二是从“能履职”到“善作为”。实施工会干部“赋能计划”,每年组织工会干部培训,邀请省总工会专家、法律顾问授课,内容涵盖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工会经费管理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工会干部300余人次。持续开展“工会干部上讲台”活动,组织各级工会干部围绕工会核心业务,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案例开展专题授课,推动工会队伍专业素养整体提升。
三是从“设载体”到“增效能”。搭建创新创效成果线上申报平台,为职工创新成果申报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通过平台沉淀的创新数据,建立职工创新能力画像库。近两年,已促成156项技术难题联合攻关,转化创新成果43项。开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集成评优评先、厂务公开、工会数据年报等功能,推动工会工作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型,让数字化成为激活职工创新活力、提升服务效能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