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5-09-28 08:21:08
卢克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这对于工会组织践行新使命新任务,更好地振奋亿万产业工人奋发前行的伟大精神,凝聚起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工会在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举办了“中国梦·劳动美”“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重生产轻思政。当下由于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经营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业工人的思政工作,对职工的诉求回应不及时,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不到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被认为可有可无,经常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让位于生产的情况,导致职工思想政治建设被弱化,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二是职工认知存在偏差。对于公司想考察培养年轻后备管理人员的做法,一些年轻职工并不领情,甚至对企业的决定比较抵触。比如,企业想重点培养某年轻职工,从某岗位调动到另一岗位进行锻炼。由于沟通不到位,结果该职工误以为企业随意调整他的岗位,存在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与企业“反目成仇”的情况。
三是主人翁地位有差异。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一些非公企业难以得到体现。企业工会作用没能充分发挥,职工民主权利没有落实到位,权益受损时有出现。而国企职工的主人翁有所体现,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明显高于非公企业职工,这些缘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落实到位。
四是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当前受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产业工人个人生存状况存在挑战,主要表现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压力,收入、医疗、房贷、教育等问题,导致思想和心态上情绪波动大。
五是精神文化未能与时俱进。有企业反映,现在主动参加业余学习的职工人数有所减少,职工书屋图书借阅量同比往年有所降低,他们了解新闻信息都来自手机、互联网等。精神文化建设创新方式不够,没有紧跟职工需求。
二、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助推发展的“生命线”“动力源”,是企业精神的“培育者”,能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助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年10月14日,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各级工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更好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把思政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方案》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举措和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作了部署安排,全面提升职工思政水平,助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职工队伍。
针对职工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各部门在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时,要切实提高“三个方面”的认识,确保思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找对症结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对于产业工人来说,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问题包括技能素质不高、政治地位低、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多方面。工会采取的举措要紧密结合这些方面。对待产业工人思政问题,只有抓住病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症下药措施,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与时俱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在互联网时代,广大产业工人接受思想政治引领方式不再是单一说教,通过手机互联网,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培训学习,也乐于接受。成效的来源就是与时俱进,紧跟发展需要,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产业工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洗礼。
(三)创新工作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冠疫情期间,淮安市总工会抢抓网络和新媒体应用深化拓展机遇,搭建了网络“云平台”,让疫情期间饱受困扰的职工学习提高“不打烊”。创新是发展的主旋律、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必须从创新中求突破,从创新中求发展。
三、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工作。针对产业工人思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从而奏响新时代产业工人思政工作的最强音。
(一)党委和政府层面,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抓好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解决工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建议建立由党委负责同志牵头主抓的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组织、宣传、工会等各部门有效发挥各自职能,推动思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三是建立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由工会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有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建立动态分析研判制度,开展产业工人队伍思想状况调研,完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二)加强督导,全面落实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
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加强督导的同时,要进一步落实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安排专人来抓。把开展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作为企业党组织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层层落实,推动企业改变重生产轻思政的情况。
(三)推动思政工作,要同频共振全员发力
推动思政工作需要专职人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解决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议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国企要做好榜样。国企基本都能配齐配强专职政工干部,但是上下要建立健全工作队伍,形成一支覆盖企业、车间、班组等各个层级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
二是非公企业要积极跟进。非公企业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使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三是关爱思想政治工作者。完善政工人员专业职务评聘,确保他们在薪酬待遇、学习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与同级生产经营管理干部享受相同政策,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给予褒奖。
(四)工会和企业层面要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从实际工作中看,落实好思政工作,需要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使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1.工会组织
一是建议改进“网”上阅读方式。了解产业工人平时的阅读方式,创新形式。比如,职工思想政治宣传学习方面,除了观看视频外,如果需要阅读的,建议增加“语音阅读”功能。这既能改变手机读书、看报比较吃力的情况,又方便职工闲暇时阅读和聆听。
二是建议组织“思政老师”多调研。建议多组织思政老师走进企业、走近职工,沟通交流,在了解职工心声后,针对性“备课”,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明辨是非、加以点拨,帮助产业工人开阔心胸和思路,打通思想堵点,排除心理障碍,积极投入本职岗位,为企业发展助力。
2.企业方面
面对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作为“首诊医生”非常关键,如何改变重生产轻思政、职工认知感、主人翁地位、生活压力大等问题?
一是“关心”上做到位。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只有与企业和谐共进,才能凝心聚力。建议企业设立“谈心室”或者“倾诉室”,由思政干部专职负责,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包括职工认知上偏差、情绪释放、缓解等问题都能通过“谈心室”相互沟通了解,也能得到及时疏导,更便于企业更好地做好“关心关爱”工作。
二是“技培”上出好招。人才需要发掘和培养,企业要加强激励机制,广泛开展技术、技能、管理“三通道”建设,拓宽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促进职工钻研技术、提高岗位练兵的主动性,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企业内还可搭建平台,经常性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鼓励职工考取专业证书,形成“人心思上、人心思干”的氛围。
三是“民主”上见效果。在企业层面,重点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形成落实公开、议事和考核三个方面的运行机制,努力把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另外,还可开展“建言献策”“金点子”等活动,让职工时刻感受到民主、公平的存在,主人翁地位和热情就能得到彰显。
四是“方法”上常创新。产业工人是企业的职工,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企业不仅要明白症结,更需要做好关心关注和化解。同时,在工作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加强总结提炼,形成特色方法。工会系统每年都会总结归纳一批创新的《职工思政工作法》,基层工会可以加强借鉴学习。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思政引领中的“齐心”,就是思政工作不是唱“独角戏”,而是要唱好“大合唱”。思想政治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企业要在职工安全、保障、重用、奖励、关心等方面多用心、多关心、多关爱,切实化解由思想方面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事往一处干,才能形成共同的愿景、汇聚起无穷的力量,为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单位:淮安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