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会”变身“大课堂”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小班会”变身“大课堂”

发布时间:2025-09-28 08:21:23

“我们要铭记历史,在平凡的岗位上感恩奋进,再立新功。”清晨的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灯检车间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组长张倩男利用“班前十分钟”,一边述说仙居籍革命先辈的故事,一边重温“九三”阅兵的振奋瞬间。组员们静静聆听,不时点头——这样充满仪式感的“班前十分钟”,如今已成为仙居众多企业班组的一道新风景。

如何让企业的班前会不再只是“派活会”,而是成为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堂?近年来,仙居县总工会聚焦企业班前会长期存在的“只重工作忽视思想”“形式单一疲劳”“行业壁垒突出”三大痛点,创新开展“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截至目前,该活动已覆盖全县200多家企业,服务职工超1.3万人次,有效破解了企业思想教育“落地难”的问题。

精准分类:

内容定制让教育更“对味”

“以前开班会,不是布置任务就是强调纪律,内容枯燥,大家都没什么积极性。”说起从前的班前会,兴宇汽车零部件负责人杨维胜直言不讳。

杨维胜所说的情况在当地并不是个例。为此,仙居县总工会专门组织人员一次次走入企业,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展开深入调研,提出了“分类定制、精准滴灌”的工作思路。对服务业企业,结合其工作节奏快、员工年轻化的特点,设计了“红色故事+服务礼仪”的套餐内容;对制造业企业,则推出“红色精神+安全生产”的组合模块,让思想教育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现在我们班的班前会大变样了。”仙居三峰家电老领讲员包兆良深有感触:“我们会讲红色故事,会议论时事热点,还会结合销售开展业务知识小比拼。十分钟时间虽短,但大家都很期待。”

专业培训:

精英领讲员让教育更“走心”

要打破班前会“形式疲劳”的困境,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领讲员队伍。为此,仙居县总工会组建了由礼仪讲师、演讲专家、企业高管和老干部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开展“精英领讲员”培训计划。

“培训让我大开眼界。”参加了三期培训的大周建材市场联合工会主席陈斌表示:“老师不仅教我们怎么讲故事,还指导发音技巧、肢体语言,甚至告诉我们如何根据员工情绪调整内容。现在我知道怎么让十分钟既生动又有料。”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批由老同志组成的红色宣讲团活跃在企业一线。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红色故事,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老同志的讲述特别有感染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一位年轻员工这样说。

跨界交流:

打破壁垒让教育更“鲜活”

如何打破行业间的“隐形墙”,让好做法、好经验流动起来?仙居县总工会搭建了多元交流平台,推动跨行业互学互鉴。

定期开展的“领讲员沙龙”成为最受欢迎的平台。在这里,制造业的领讲员学习服务业“目标上墙”的做法,服务业领讲员借鉴制造业“目视管理”的经验。“去服务性行业三峰家电参观后,我们借鉴了他们的‘大小周’模式,让班会内容更有节奏感。”一位制造业班组长说。

户外拓展、主题游学等创新形式,更让班前会从室内走向户外。在徒步中交流,在游学中成长,跨行业的友谊在活动中悄然建立。“这样的交流既开阔眼界,又增进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行业的长处。”参加活动的领讲员纷纷表示。

如今,仙居县“班前十分钟”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作机制:专业团队做指导、分类培训打基础、跨界交流促提升。这套做法不仅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还在省市各类评比中屡获佳绩。

“十分钟虽短,但贵在坚持,重在创新。”仙居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这项活动,让‘小班会’真正成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胡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