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进工地成为“新工友”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当机器人进工地成为“新工友”

发布时间:2025-09-30 09:26:27

吴学安

一栋楼几乎都是“机器人”建的?没错,28日,在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土木工程建造行业科技论坛(2025)暨第十六届中建八局科技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天蝉”施工机器人系统,记者随即在南京2023G05项目现场观摩区看到,作为江苏首台“天蝉系统造楼机”,这个系统从钢筋生产到运输再到盖楼,几乎全是“机器人”在工作。(9月29日《扬子晚报》)

曾经,建筑工地都是以“搬砖头、绑钢筋、扛水泥”等重体力劳动者为主,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建筑业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如今,业界正目睹着一场从“搬砖头”到“按键盘”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技术正引领着建筑业的“智慧升级”。

建筑机器人取代人工作业,借大数据、三维轻量化实现数字化协同设计,可完成工程量大、重复作业多、危险环境、繁重体力消耗等情况下的施工作业。比如,在混凝土浇筑后,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通过顶部的激光测量混凝土浇筑的整平度,再通过底部的刮板,将混凝土摊平,并把空气排出来。

长期以来,建筑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工人数量持续下降,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建筑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建筑业智能化建造将建筑传统基因和现代技术贯穿融合,智能装备、建筑机器人正在改变传统建筑行业的施工模式。从施工图生成、施工现场安排、建筑工程预算到建筑效益分析等多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科技赋能建筑行业,正加速推动建筑行业由“大规模”向“高质量”的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未来,建筑工人与建筑机器人相处,更可能的是人机协同的模式。这并不是机器人要把谁的饭碗抢走的问题,而是在人机协同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与机器人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