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级”定“薪级” 创新有回报
镇江首家产业集群产改联盟谈出薪酬激励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5-10-10 09:03:36
本报讯(通讯员 戴秀丽 胡嵩雯)三档学历薪级起点,职称技能等级(岗位)双通道津贴,师带徒能拿千元奖励,创新争优最高奖励3万元……近日,镇江首个产业集群产改联盟“能级工资与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协商在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举行,惠及职工2370人,成为区域(行业)集体协商外的又一有力补充。
“能级”“创新”双向通道助力职工增收
“我的能力现在在什么位置?要达到下一级,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做出什么成果?薪酬怎么跟着变?”这是不少企业职工的心声。据工会方首席代表周佳锋介绍,此次协商就是提供一个平台,将“能级”“创新”通道上的标尺竖起来,让职工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在学历激励上,明确了800元、300元、100元三档学历月起薪差额,在职称与技能津贴上,分别不低于700元、400元、200元和400元、200元、100元,实现技师享受中级职称待遇、高级工参照初级职称待遇,有效拓宽了技术工人的成长和增收路径。不仅要让技高者多得,也要让贡献大者受益,创新争优参与分配也是此次协商的一场重头戏。在双方的你来我往中,1000元到30000元不等的技能竞赛比武、创先争优奖励机制相继明确下来,职工合理化建议、群众性创新活动也都将转化成真金白银。
“企业”“园区”双向赋能提升创新活力
参与此次协商的部分企业有着先行先试的有益探索。航发优材的“九级”“十二级”技术技能管理矩阵对在创新研发、工艺改进、技术突破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相应奖励及职业晋升倾斜。海鹰特材的师徒共享利益机制,无论徒弟是思想进步、技能突破还是在企业攻坚中作出贡献,师傅都“与有荣焉”,给予相应奖励。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工会方代表一致认为要把这些经验做法吸收成为协商议题,经过与企业方代表充分讨论后纳入集体合同条款。通过集体协商将企业的自主探索成果从制度层面固化下来,既是由点到面的拓展,也是通过协商平台,增进劳资双方互信,为企业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与产业提质增效的双向赋能。
上下两级双向互动打造协商样板
本次协商创新采用“上代下”模式,由镇江市总工会、经开区总工会全程指导、深度参与。该市总工会分管领导解军英说:“依托产改联盟搭建大协商平台来明确能级工资与技术创新的最低标准和基础条款,为企业进行‘二次协商’提供了参照,既解决了基层协商‘不会谈、不敢谈’的难题,也大幅提升了协商效率和可操作性。”参加此次协商的企业方代表也表示认同,“以前对工资集体协商总是有陌生感和抵触心理,这次从议题收集、方案论证、会议召开、草案签署一轮协商流程走下来,发现有序地协商也并非难事,今后与工会方一道寻求职企共赢的信心更强了。”
据悉,镇江市总工会将结合全市产业特色,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集群产改联盟开展集体协商,让技能等级、创新成果、岗位贡献等关键要素成为产业工人工资结构中可衡量、可兑现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