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明:“泥瓦匠”淬炼成“大工匠”

新媒体

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开抖音扫一扫
打开微博扫一扫
首页 内容详情

魏春明:“泥瓦匠”淬炼成“大工匠”

发布时间:2025-10-10 09:14:54

一名泥瓦匠,从业20多年,通过不断学习钻研新技术,创新发明新工法,承建的工程项目先后获得鲁班奖、中国安装之星、住建部建筑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华夏建设科技奖等荣誉,个人也摘得“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获得11项国家专利,成为扬州大工匠,先后被授予“扬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就是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春明。

新工艺让老建筑焕发青春

今年刚刚获得首届上海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评选优秀奖的上海洛克·外滩源项目,是魏春明从业生涯中引以为傲的经典案例之一。该项目需要对十多栋建于1897年至1936年间,风格多样的西洋建筑进行“留改拆”,并新建6栋大楼。作为上海外滩地区最大的历史风貌区成片更新项目,洛克外滩源项目面临历史建筑加固、修缮、保护、改造及深基坑施工等多重技术难题。而且,施工空间极度狭小,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

为确保百年文物建筑在修缮中不仅不受损,还要焕发青春,魏春明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多次专题论证,针对历史建筑保护构件多、修复难、腾挪空间小的特点,采用先进设备与自研设备相结合、创新工艺与精细化管理相融合的方式,成功研发了“单片砖墙单侧基础桩基悬挑托换施工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数十项技术和工法创新,保证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不仅修旧如旧,还满足抗震新规,提高使用寿命。

在魏春明团队的“精雕细琢”下,上海洛克·外滩源项目取得圆满成功,荣获住建部建筑工程科技示范工程、上海市第一个修缮类“白玉兰”优质工程奖。以该项目为背景形成的研究成果《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建筑修复保护关键技术》,经叶可明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四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历史街区建筑修复保护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该成套科研成果先后荣获江苏省土木建筑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全国建筑行业职工岗位创新成果一等奖。

新技术让绿色智能深度融合

扬州建工科技园是一个集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设科技之精华,充分展现扬州城建新形象的地标性建筑。不仅两栋主塔楼之间由大跨径空中钢结构廊桥相连,形成“双子塔”别致造型,还拥有扬州最大的“地下空间”,包括地下道路、地下交通、地下车库和人防工程等,可以说是目前扬州建设技术要求最高、工艺最复杂的项目之一。

负责建工科技园A区项目建设的魏春明团队,坚持以“打造绿色三星建筑、鲁班奖工程”为目标,联合扬州大学开展技术协同研究,努力运用新技术让绿色智能深度融合,在绿色施工、智能建造、质量控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特别是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魏春明带领创新工作室针对项目实际需求,先后攻克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超大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新型地下室外墙防水外防内贴施工等技术难题。同时,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应用,在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项目管理智慧平台搭建、劲性柱钢骨与钢筋连接质量控制、超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整体吊装、大面积多材质幕墙安装质量控制等方面形成成熟技术方案。

此外,魏春明还推动建筑机器人、自爬式布料机、卸料平台、钻石型光导照明、雨水收集循环利用、三玻两腔玻璃外围护结构、绿化自动灌溉节水、5A级写字楼能耗监测管理等技术落地应用,全方位践行绿色建造与智能建造理念。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功打造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不仅建成了优质、美观、安全的高标准建筑,更营造出智能、舒适、健康的楼宇工作环境,为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新思想让传统产业人才辈出

这些年,魏春明始终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重要使命,努力让新思想为传统建筑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魏春明通过办班培训、名师带徒、共同创新等途径,累计培养23名科技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公司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的核心力量。同时,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实践,将“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公司各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心中,形成了重视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公司乃至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与理念支撑。

在创新思想的引领下,魏春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国家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形成省级工法4项。在行业奖项与示范工程方面,工作室获得国家级BIM成果2项、省级BIM成果1项、全国建筑行业职工岗位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优秀项目管理成果1项、国家级QC成果2项、省级QC成果11项、省级科技创新成果3项、扬州市市级科技成果2项。

魏春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还推动24个项目荣获省级新技术应用、智能建造、海绵城市、装配式等示范工程称号,技术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多项技术成果已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为建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易红旭 范华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