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工会十二载,他将“盐碱地”耕耘成“高产田”
发布时间:2025-10-10 09:14:53
在黄海之滨的海安市滨海新区,有一位被职工亲切称为“娘家人”的工会干部。缪华,这个普通的名字,在职工心中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十二年来,他以春蚕般的执着与奉献,将一片工会工作的“盐碱地”耕耘成了“高产田”。
2013年的春天,缪华接手滨海新区总工会工作时,面对的是企业少、规模小、基础差的困境。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像春蚕啃食桑叶一般,一点一滴地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走遍全区企业和协会,敏锐地捕捉到海洋捕捞业和紫菜养殖业的行业特色,因地制宜建立了海上职工之家。船头故事会、码头互助会、海上文艺送演……这些充满“海鲜味”的创新举措,让人们感受到了南黄海边职工向海图强的精气神。
缪华的工作方法很“土”,却格外有效。他总说:“工会干部的两条腿,就是用来走路的。”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和渔船码头。他在与园区青年职工拉家常时,感受到一线工人渴望展示自我的心声,于是“劳动者大舞台”应运而生,成为海安工会的一张亮丽名片。他在工会工作问计于企业主座谈会上,及时发现个别职工三观不正,小微企业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于是,“职工思政课堂”走进了企业、车间。在基层大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劳动者群体没有活动场所,于是,“金港社区少数民族之家”“新滨海新家园”外来工之家、“海上职工好人馆”、好通货车司机驿站、海港未来公园保洁工驿站等像雨后春笋般走到广大职工的身边。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成为了工会人服务职工最生动的注脚。
面对滨海新区地域广、小微企业多的特点,缪华在全市率先开展村级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小三级工会”建设蹚出了一条新路径。他推动的“一村一品 一企一景”建设活动,让基层工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他组织的集体协商模拟竞赛,让职工权益保障落到了实处。这些新法子、新路径不是办公室里的灵光一现,而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真知灼见。
最令人动容的是缪华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细腻心思。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他推动建设的“爱心小屋”温暖了无数家庭;为改善女船员生活条件,他促成的专项集体协商入选江苏省专项集体协商助力解决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十大典型案例。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诠释了“娘家人”三个字的深刻内涵。
十二年如一日,缪华像春蚕一样默默吐丝,编织着职工的幸福网。他获得的省、市先进称号和记功、嘉奖等奖励,不过是这执着坚守的缩影。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字画,这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所有工会“娘家人”的精神写照——用一生的坚守,温暖职工的心田。
符东昇